初五, 夏祈音带了两个宫女以晚辈礼拜访潭州刺史谢琦。
见过谢夫人后,谢琦又将她引见给了自己的潭州府同僚。夏祈音立时明白了谢琦的用意,这位刺史大人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目的是建立潭州府和移花宫的良好关系, 而非谢刺史与移花宫少宫主有多深的情谊。
移花宫少主无意外是不会变动的, 可大宋的官员任职却是三年一任。若只是谢琦与夏祈音有往来,那么谢琦调任呢?
见谢琦有这样的意图, 夏祈音也没有推拒。她年纪虽小, 却代表移花宫, 无人敢小觑。一番寒暄后, 夏祈音顺势与谢琦说起了移花宫的外门秀玉镇,又提到了潭州尚无慈幼局,试探潭州府是否官民合办慈幼局。
“官民合办慈幼局?夏少侠的意思是——”
“谢大人应知,官家一直有意推广社会救济制度,负责此事的蔡相也对此事颇为上心。与其等京中旨意下来再着手何不先将事情做好了?慈幼局官民合办就是秀玉镇挂潭州慈幼局的牌子,但具体管理由移花宫负责,潭州府每月派员视察。官府的慈幼局只能保证那些孩子不被饿死冻死, 但交给移花宫他们就有机会学的一技之长,谋个前程。”
听到这话, 谢琦不免谨慎了几分, 对夏祈音也多了几分戒备。这事听起来潭州府占尽好处,实际上是移花宫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整个潭州府海选合适习武的弟子。
“此事关系颇多,本官需慎重考虑再予以答复。”
“这是自然, 晚辈也不过是随口一提。”夏祈音如何不知谢琦的顾虑, 笑道, “不过即便没有潭州府慈幼局的牌子, 秀玉镇已经存在了, 我们还会继续收养弃婴。”
朝廷素来是鼓励收养, 不管移花宫收养多少弃婴,只要没有虐待那些孩子,他们就算违背宋律。
挂不挂慈幼局的牌子区别在于,会有更多弃婴被送到秀玉镇,而不是无声无息地死去。怜星也不必费心去□□,就会有孩子被人送来。
谢琦无奈道:“移花宫有如此仁心是潭州百姓之福。”
“谢叔父若觉得此事可行,待过了元宵,我们再讨论具体细节。”夏祈音又转了话题,“阿音今日来,其实是另有一件事想要麻烦谢叔父。闭关数月,晚辈略有所得,意欲寻一两处地方练练手,谢叔父熟知潭州事,可有什么好提议?”
谢琦微愣,没有料到这个礼数周全的小姑娘竟然这般好斗,便道:“吾与江湖事一窍不通,腆为潭州刺史,但对潭州府也并非事事周全。”
陪坐末位的捕头高云立时道:“大人——”
见谢刺史没有看自己,高捕头干脆看向夏祈音道:“少宫主之意可是想要了解一下潭州府的匪寨分布?”
高云这话一出,谢琦便知晓自己方才误会了。他以为夏祈音要去挑衅潭州府其他江湖人,怕潭州多出诸多江湖械斗故此退拒,没想到夏祈音说的是匪寨。
虽说不少匪寨与江湖人息息相关,但如今百姓饱受匪寨林立之苦,交完了朝廷的赋税还有土匪的“保护费”,当真苦不堪言。
为了治下百姓和潭州府的赋税,谢刺史也乐意能将他们处置掉。可这些匪寨中有些土匪武功比衙役捕快都高,想要想要缴费并不容易。
“高捕头知道?”
“高某是潭州本地人,于潭州之事还算了解。”高云正色道,“但不知少宫的试炼是什么层次?”
这位高捕头倒是个妙人。高云之意就是若夏祈音只是找个地方打架,那就算了。若是夏祈音真有意助衙门剿灭匪寨,他便愿意相助。
高云的意思不难理解,若夏祈音只是一时起意,事后那些匪寨不敢报复移花宫,肯定会迁怒其他人,比如附近百姓或提供消息的人。若是后者匪寨会被剿灭,提供消息的人自然没有什么顾虑了!
“潭州府是潭州百姓父母官,移花宫则世居潭州,无论从朝廷还是说江湖都没有放纵这些不入流的贼匪横行潭州的道理。高捕头觉得呢?”
高捕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官,这才举杯道:“自然!少宫主有此宏愿乃是潭州百姓之福,但有需要某的但说无妨。”
夏祈音以茶代酒回敬高云。
酒宴后,回客栈不久夏祈音就收到了潭州府送来的潭州地图,上面标注了何处匪寨的大致方位和实力。
眼下匪患成灾有三个因素:一、大部分匪寨是天变后忽然出现,地方官府梳理民生等尚且不及,无暇分/身处置;二、匪寨位置隐秘,官兵来他们撤,官兵走他们回;三、许多匪寨中有成名的武林高手,介于江湖势力、反贼和土匪之间,地方官府应付不来。
所谓匪寨一般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或之一:劫掠或谋反。
比如有名的南寨青天寨无劫掠行为,其寨主伍刚中与诸葛先生和不少官府中人都有交情,无反心,与西镇、北城、东堡合称四大世家。因此,青天寨只是单纯的江湖势力而不属于匪寨。
比如连云寨,其寨主中不乏绿林大盗,虽自称劫富济贫,但走了劫掠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