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打脸和隔空打脸(2 / 3)

阮言秋攥着另一头不松手:“……嗯。”

“你知道这什么等级的料子?”

“……大概知道。”

“这是好东西,不给你拿走糟践。”

阮言秋:“聋婆婆送我了,您不好这样……”

“她?送你?”大概是聋婆婆的威信挺高,手艺人虽疑惑,还是默默松开了紫竹,“……这根做不完,最多给你弄个大概,做完节目再来找我。”

“好。”

罗将忍不住插了句嘴:“周老,这根竹子都有点弯了,您确定没看走眼?”

手艺人向他看了眼:“不懂就别说话。”回头拎着那根普通的料子就进去了。

留下罗将在镜头前满脸错愕。

简单的火烤较直、截口锯平、开指孔做吹口、调音,一杆箫的雏形就算完成了,此时未经外观处理和打磨抛光,还是像根普普通通的毛竹子。

阮言秋一组抱着两根毛坯箫回节目组大院,其余的两组才刚得了叶子往聋婆婆那跑。

于是一行三人得了空闲,坐在院子的茅草廊下舒舒坦坦的喝了两壶茶。

到了旁晚五点半,其余两组也气喘吁吁的出现在现场,看神情就知道结果不尽人意,有一组的箫根本就没做出来。

在村人的教授下,赢的两组各派出一人试吹新制的毛坯箫。

掌握角度和口型,不按指孔也可以像吹口哨一样吹响一根箫,如果要稳定吹出音调就得练习至少几天的时间。

节目组考虑大家没有基础,只要清晰听出音调就算过关。

钢琴家组有个会吹葫芦丝的年轻女演奏家,因吹奏技法相通,她轻松过关,挑衅的瞥了眼季婕这边。

艺术圈浮于娱乐圈之上,艺术圈内人看不起娱乐圈的演员和流量,尤其是季婕这样的大龄边缘女演员和选秀还没正式出道的素人爱豆,认定他们都是没什么本事的花架子,靠投机取巧获取观众眼缘。

季婕这组在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也没能改变他们的看法,都是表面客气恭喜,暗里嗤之以鼻罢了。

钢琴家组带来了电子琴、葫芦丝,对和笛箫世家掌家人的比拼机会志在必得,无论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现场的村民和工作人员,都期盼着一场音乐盛宴的降临,这么一看,季婕组没比已经输了。

季婕显得很放松,她本人倒无所谓输赢,只想尽量照顾两位弟弟的想法:“你们怎么打算?”

阮言秋摩挲着他那根紫竹箫说:“那组的选材不错,我们的普通箫不见得能赢,紫竹箫还需要调音校准,内堂曲线未经处理,声音也不透亮,我觉得有些难。”

罗将嗤了声:“不就是吹响音符么,你不敢我先来试。”

箫他也摆弄了一下午,已经可以稳稳地吹响。罗将自诩悟性不错,会乐器的不上,难道还等着吹叶子的上吗?

站在镜头前,罗将信心百倍地按动箫管,又慢又稳地吹出了要求的音符。虽说声音涩、气息力度过猛,但对一个外行来说,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季婕睁大眼睛,带头鼓了掌。

村民捧场的掌声中,罗将难掩骄傲之色。

女演奏家不服了:“论音色,我们这个更好吧?”

“可明显我们组任务完成更快啊?”

神气活现的语气引得对方更加不满:“音乐是门艺术,不比质量比速度?”

“这是综艺不是舞台,流程是节目组定下的嘛。”

两组各执一词,现场主持也是头痛:“要么算打平,你们再随便发挥一首?”

“随便发挥?用箫?”罗将错愕。他只会按顺序吹奏那几个音符,如果吹些别的,换指的技法不熟练,很容易出错或者吹不响。

女演奏家却答应得十分痛快。

当着所有人的面,她吹响了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曲子本就曲调悠扬、娓娓动听,此时用箫的音色来表现倒也清新脱俗,婉转中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好比夏夜的风拂过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融融月光下的傣家村落美景。

村民们觉得新鲜悦耳,曲毕,果然赢得了满堂喝彩。

女演奏家望向罗将:“该你了。”

罗将:“……”

在村民的催促起哄之下,他红着脸吹了几个劈了叉的音符,愣没听出来是个什么调调。村民虽也鼓掌,但他觉得那些善意的笑容刺眼的很,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不公平吧导演。”罗将抗议,“和吉他相比,显然是葫芦丝和箫的关系更近啊!”

他变着法的提示女演奏家违规,导演却只怕乱子不够大:“那你们商量个公平的办法?”

女演奏家不客气地发话:“导演,他要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不反对对手换人比试。”

“我们组只有我会乐器啊?”季婕不会,阮言秋参加选秀的时候,乐器特长那一栏是空白的,罗将记得很清楚。

至于睡衣趴的表现——能吹响和会吹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