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溪这几年登过杂志, 出过书,但他的文章上报纸还是头一次,而且不是普通的报纸, 是人民日报。
忙着印书卖书的程溪, 还是从杜主任那知道的消息。
同事好几年,杜主任头一次到他家, 拿着报纸, 骑着自行车来他家报喜。
“作文都登报了,大学肯定是稳了!”
不光杜主任这么说,消息传开,大家伙好像都是这么想的, 在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前, 程溪好像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学生了。
村里甚至有人提议让程溪摆酒席请客,祖坟上冒青烟, 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儿,不摆酒席请客都对不起祖宗。
一不知道成绩,二没有录取通知书, 程溪答应摆酒席那才怪了呢,不是不自信,而是现在摆酒席, 等他那份录取通知书下来了还要不要再摆?大佬和大侄子的录取通知书下来,是不是还得再摆?
何必这么心急呢, 慢慢等着就是了。
不过因着作文登报的事情, 程溪和大佬都老实了, 眼下这个节骨眼上, 是不敢再出去送货了, 家里人来人往的, 连打印机一类的东西都收到了空间里。
闲着也是闲着,两口子提前开始收拾家里的东西,宝桐县离帝都太远了,光火车就要坐上一天一夜,再加上他们又是举家搬迁,如果和别人一样随身携带行李,那根本带不了几个包袱。
但这不是有空间嘛,地窖里没吃完的米面粮油得带上,别留在家里头过了期;照片奖状得收起来一部分,万一在家里头遭了贼,上哪儿找去;衣服、鞋子、厚棉被该带的也要带上,他们可是一家六口人过去,肯定要租房住……
村里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是孙娜的,录取学校是帝都的纺织学院,第二封是王卫红的,来自于本省的师范学院。
隔了大概有十多天,当大伙都认为程溪没什么希望的时候,第三封录取通知书才到,而且是跟第四封和第五封一块到的。
三封录取通知书全部都来自于华清学院,杨盼盼被医学系录取,程溪明明报的是计算机系,但是却被数学系录取,程风报的是数学系,录取也是数学系。
“我考的是文科,就算是调剂专业,那怎么也不应该调到数学系吧?”程溪看着录取通知书喃喃自语道。
他有考虑过不被计算机系录取,毕竟是文科生嘛,计算机系属于工科,但被调剂到数学系算……什么操作,早知道他就老老实实报文科的专业了。
程风倒是挺高兴,脸上都要笑出一朵花来了:“我们不光可以上同一所大学,我和小叔还有可能是同班同学,甚至可能住同一个宿舍。”
简直神奇。
这几年性格越发内敛的学神大侄子都乐成这样了,程溪就算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可内心也是兴奋大于不解的,就连杨盼盼这会儿都有些恍惚。
这可是华清大学,整个华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孩,应该没有不知道这所大学的。
她刚穿过来那会儿,可是连字都认不全,从小学的内容开始学起,备考三年多,填写志愿的时候还没觉得如何,等录取通知书拿到手,才惊觉不可思议。
是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已经办好手续,准备回城的王卫红此时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三年半前的小学老师选拔考试,杨盼盼还只能考第三,分数差了她三四十分,这才过了几年。
原本因为能够回城满心喜悦的心情,这会儿也跟着打了折扣,倒不是嫉妒杨盼盼,而是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
曾经比自己基础差的人考得比自己好,她如果有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好好备考,那岂不是也能考上华清了?
不过一想到终于可以回城了,王卫红总归还是高兴的,不像住在隔壁的那小两口,一个考上了,一个没考上,愁云惨淡,她们这些外人看了连劝都不知道该怎么劝。
要么是一个走一个留,要么就都留下,除非张跃进可以找到接收单位回城,否则两个人是不可能一块都走的。
如果换做她是孙娜,那她肯定选择回城,不,她压根就不会结这个婚。
这种事情还得孙娜自己拿主意,她何必上赶着去当这个坏人,不过,她估摸着孙娜肯定会选择去读大学的,会不会离婚就不一定了。
王卫红办好回城的手续后没多留,跟孙娜、张跃进和杨盼盼打完招呼便直接走人。
倒是孙娜,她的录取通知书到的比王卫红还要早,回城的手续也办好了,只是迟迟没有动身。
早在决定参加高考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就已经商量好了,无论谁考上都一定要去读,万一两个人中哪个没考上,那就留下来接着考,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只要豁得出去,肯定能啃得下来这块硬骨头。
可考前下的决心,考后就不一定还能有了。
张跃进从还没考完试的时候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考不上,不光这一次考不上,下次也未必考得上。
“我也不想放弃,但我觉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