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萍为孩子择校的事情操心不少。
叶明月安慰她:“娘您也别太担心, 我觉得先看看,说不定过几年咱国家就重视教育了。让诚诚跟隔壁家景深去子弟小学念几年,等公办小学起来咱再转学也不迟。”
叶明月有上辈子的记忆, 虽然重生这一年她好像很少再去回想那些痛苦的经历。但除去那些痛苦,委实还是有不少可用的东西。
譬如,来年十月份要恢复高考。
叶明月上学时就特别聪明,学东西快, 放到后世那也是名妥妥的学霸。何况她本人也确实在学习上有些追求, 小时候她爹娘还都在, 平日两口子都节省, 唯独在她这个女儿身上舍得花钱,尤其买书买词典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后来她爹娘先后没了,她家的存折让那个丧良心的大伯昧下。
其实那里面还有叶明月爹娘给她攒的,以后念书考大学的花费。
足可见叶保军两口子有多望女成凤。
再然后高考取消, 叶明月成了可怜的孤儿, 被大伯家收养,哪怕被压着见天地干活三天两头地旷课, 她的成绩也从没掉出过班级前三。
叶明月在心里叹了口气。
如果恢复高考, 她挺想试一试的。别的不说, 起码考个大专也行,叶明月肯定不嫌弃。
当然现在也只能想想。
恢复高考的事情连影儿也没有呢, 她说出来谁信?
再说,叶明月虽然有信心一试, 但她现在到底是有家庭的人了。儿女离不开,顶好的工作也轻易不想撒手, 还好不容易跟向北凑到一头, 叶明月任是心下再蠢蠢欲动, 也不想轻易破坏现在的生活。
再看看吧……
节日前市里总比寻常时候热闹,还好他们出来得早,照相馆外面排队的只有两组家庭。
张翠萍蹲下给兄妹俩整整衣服,笑着道:“到时候咱一块拍一张,然后你爹娘拍一张,你们兄妹俩拍一张,再跟奶一起拍一张。”
玻璃窗能看到里面的情形,叶明月听见这话回头,“娘,您自个也拍个单人的。”
苏向北点头,“来都来了,反正您儿媳有钱。”
张翠萍冲他翻个白眼,“一块钱给咱诚诚和梨子买肉不好啊?”
话是这么说,等一家子进了照相馆,还得是叶明月说谁上谁就上。照完全家福、夫妻合照、兄妹合照、祖孙合照后,叶明月又以打包五张会打折的理由把张翠萍摁在了椅子上。
张翠萍忙不迭对着镜头微笑,摆好姿势等待闪光灯。
叶明月在一旁道:“娘,您多少年了才照这么一回照片,别到时候我大哥二哥三姐她们不够分,再照两张。”
苏向北道:“对对,刚才那老师傅说军官证可以打折,再多照两张。”
站着、坐着、正面、侧面……
张翠萍一个人就照了五张。
走出照相馆的时候她脑袋还是懵的。好家伙,那灯就咔嚓咔嚓亮了几下,几块钱就没了。
张翠萍打定主意,这就是最后一次照相了,以后再也不来。
取相片还要半个月以后,到时候叶明月晌午休息的功夫过来拿就成,带着□□。
转眼间就是军区的阅兵大会,苏向北上台接受首长的指示,第二天他升为团长的通知就下来了。
当晚是军区的建军节晚会。
得益于苏向北升职到团长,家属也可进剧院观看,只不过要坐在偏一点儿的家属区。
就这也没人挑,有机会看表演还挑啥挑啊。
叶明月给小梨子装了一兜炒香的花生豆,给诚诚装了大枣,她和张翠萍揣着橘子和水壶,排队进了剧院。
晚会开始先是首长讲话,十多分钟后才是歌舞表演。
家属区过来看表演的都是张翠萍熟络的老姐妹,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喝边看,那叫一个快活。
等散场的时候叶明月瞄了眼手表,都快十一点了。小梨子早就歪她身上睡着了,诚诚也揉着眼睛十分困顿。
进八月没几天,各小学就开始了招生报名。
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了子弟小学,张翠萍那些姐妹家里的孩子都在那所小学,听说还不错。而且还有隔壁景深作伴,子弟小学距离钢铁厂也不远,叶明月接送孩子也方便。
李玉华李大夫和叶明月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去报名,顺带参观了一下学校设施和环境,总体而言叶明月还是挺满意的。
这年头啥啥都一样,大城市的学校也和小县城差不多,平房泥地,顶多再铺上层砖头,要想楼房可没有。便是后世教室最普通的设备,电灯和风扇也没有。
报名费也就两毛钱,军人家属上学免除学杂费,离开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分到了一套课本。
回去的路上,李玉华道:“子弟小学不止接收军人家属,也对外招生,只是那些福利都没有的。我爱人打听了打听,他们这一届的学生背景都挺简单,老师是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