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番外三(1 / 2)

纵使有了杂交水稻、优良的小麦种子、玉米、红薯和土豆等高产作物, 加上水渠、沟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汉代的大部分老百姓也只是满足了对衣物、食物和医疗的最基本需求。

生产力的提高,也使得豪富之家愈发富裕。尤其是在冀州、徐州等未经过土地重新分配的州郡。倒是遭逢战乱后在朝廷的引导下重新分配土地、按照人头来纳税的洛阳、青州、益州要好很多, 当地的百姓基本能温饱, 甚至还有产生了许多富农之家。百姓手里有了余钱,反过来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经济也蒸蒸日上。

但新兴的工厂只能将一部分百姓带到富农的位置。

荀澜即位后, 将华夏王朝的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度, 但社会的两级分化依旧十分严重。一方面是权贵豪门奢华无度, 另一面则是“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对于百姓来说, 这已经是难得的安稳日子了, 赋税、徭役都少, 还能吃上鸡蛋。经历过苦难的老人都觉得:“现在的娃真是在蜜堆里长大的,在学校顿顿都能吃饱, 还能用那么廉价的价钱买笔墨纸砚, 跟着夫子念书。俺这么大年纪的时候,还在扒树皮呢, 能活下来都算是命大的。”

他们被剥削惯了, 只是剥削轻一些,就觉得奢侈了。

荀澜远不满足于此,他不但将新的社会共同进步、经济发展的思想灌溉到下一代中,也不遗余力地改善着汉代的普通百姓生活。

身在其位,当履其责。既然上苍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就要做那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

荀澜登基的第一年, 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学西汉武帝, 迁徙天下豪强到洛阳新城。当年汉武大帝兵强马壮, 中央朝廷掌控力极强,因此可以无视地方豪强的抵抗,将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迁徙到茂陵。如今荀澜对整个王朝的掌控,甚至比汉武帝还要强上几倍,仁义、公正之名尤其深入人心。

“昔年茂陵可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我们还是体贴周到些好。”荀澜笑眯眯地在朝堂上公布了这件事情。

虽然神情十分温和,但群臣一听他这语气,就知道已经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荀澜早就规划了一块洛阳新区,由朝廷出资成立的洛阳第一建工和第三建工建设而成。有柏油的马路和热热闹闹的商业区,还有制糖、果汁、油炸面等食品厂。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区中央的一大片红瓦白墙的别墅,每一排别墅前都有淙淙的溪水流过,还有宽敞的前院和□□。

“陛下,故土难离,这样怕是会遭到整郡的抵制啊。”但还有不识时务的跳出来反对。

荀澜定睛一看,弘农杨氏,难怪。

“子非鱼,安之鱼之乐?”不待荀澜开口,丞相之一的郭嘉就摇着扇子,淡淡地嘲讽起来:“你可陛下要安置他们在哪里?”

“这……”

郭嘉一晒:“洛阳新区的别墅,那可是天下重金难求的地方,难道这还委屈了他们不成?”

那些别墅群可谓是有价无市。设计出自现代的中式建筑图纸,里头有活水淋浴、冲水马桶(当然,一定程度上还是手动的,只是直通下水道而已)等方便产物,冬天还有暖气。别墅群的绿化也很好,夏天也是一片郁郁葱葱,甚至在酷暑的时候,物业还体贴地将冰块发给主家。

别墅群西边,还有洛阳新兴的一所学院——“清华大学”,与其他的学校不同,这所学校的招生更为严格,培养的乃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高精尖人才。

有此芳邻,别墅群更受欢迎了。

别墅群东边,则是一高级的百货大楼,足足有七层之高,既宽敞,又能登高望远,乃是是外地人来洛阳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里头各色铺子不计其数,衣食住行、会友和玩乐,皆能满足。不仅如此,一楼还有时下最为流行的桑拿蒸和温泉浴,因此往来的人络绎不绝。

在别墅群建成后,全国各地都想去买。但荀澜却每个月只对外出售一套,以拍卖竞价的方式,其余的都是分给有功之臣。

一想能够和达官贵人们做邻居,别墅群更受欢迎了,每个月都要在富豪群里掀起一股浪潮。而且,富豪皆有攀比之意,这可是实力的象征,拍得了是上全国报纸的大荣誉。

群臣的反对声微乎其微,很快荀澜就下诏迁徙天下豪强到洛阳新城。

为了防止出现所有人按兵不动的场面,他特意强调,前一百名可以用百万钱,优先购买别墅群。

要知道,别墅群里最小的别墅,拍卖的成交价格也是两百万钱,买进就是赚钱。

荀澜下的期限是三个月,但一个月不到,就陆续有豪强来洛阳报道了。有的是本来就想要来洛阳生活,有的是看中了买入别墅的机会,觉得反正都要迁徙,那还不如早来占个好地方。毕竟,这位天子下达的诏令,可还没有未实现的。

迁徙令不仅能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管理,还能对他们釜底抽薪,弱化他们对当地的控制。等他们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