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一统, 天下归一。
这是前所未有的伟业,同样的,也意味着这场大典将作为后世的标杆传扬百代。
十世,乃至百世, 都将会以此为称帝大典的底本。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儒家众人一个个激动得精神恍惚, 仿佛喝了假酒一般,还是传旨的内侍喊了好几遍才把他们叫醒。
王老先生以儒家当家人的身份郑重保证:“请王上放心,儒家一定举全派之力, 为王上与国师设定出最好的大典礼制!”
任务送到了,内侍也就满意地离开了, 至于具体如何做,这就是儒家的事了。
笑着把人送出去, 王老先生脸上的笑就卸了下来, 他环视一圈, 表情肃穆而俨然。
“诸位,儒家是更进一步奠定百世之美名, 还是跌落悬崖遗臭万年,就在此一举了。”
在他的注目下,不论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一代, 还是老当益壮的年长一辈, 都暗暗把背挺得更直了。
“洛国一向以法家为尊,此次能越过法家把制定礼制的任务交给我们儒家,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务必要尽善尽美, 即便不能把法家压过去, 也必须让王上看到咱们儒家的能力!”
其余人等皆是敛容正色, 暗暗下定决心。
——趁此机会,一定要让王上看看,谁才是百家中最有用的!
这时候的儒家众人纷纷为即将到来的大典献策,至于刚入洛时的心不甘情不愿。
啊?你说的是谁?反正不是他们认真又努力的儒家人!
*
昭阳殿内,洛国的重臣们聚在一起,讨论统一后的称呼问题。
他们的意见统一又对立。
统一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自家王上完成史无前例的伟业,必须换一个配得上身份的称呼。
像“大王”“王上”之类的称呼,不足以体现他的尊贵。
然后他们就在称呼这块卡住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吵闹闹大半月,从朝堂吵到衙门,又从衙门吵到昭阳殿,却一直都没吵出个结果来。
直到这一天,治粟内史灵机一动,建议道:“不如请国师赐号?”
虽然他们做梦都想神女一直留在凡间,留在洛国,但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他们虽然留不住神女,但可以留住她的印记啊!
而且神明长生不死,说不定沾了仙气,也能让洛国随着这名号千代万代地传下去呢。
这个建议好!
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这一层,但能与神女多沾些关系,他们乐意至极。
所以……
“臣附议。”xN
在全票通过之后,洛王就带着浩浩荡荡一群人前往国师府拜见了。
虽说他们二人的关系已经非比寻常,私底下可以随意,但这等正式场合之中,必须的礼节绝对不能少。
洛王领着群臣站在国师府外,问道:“洛明带群臣请见国师,不知国师今日可有闲?”
国师府门口的守卫见了自家王上忙上前行礼,恭敬回道:“王上请入正厅稍候,卑下前去通报。”
不等他转身,一身女官服饰的徐秋兰已经从门内迈出,盈盈一拜:“见过王上,见过诸位大人,国师有请。”
……
后院一棵大树下,百花不分时节一簇一簇地开着,像是在争夺谁的注目。
洛王注意到,今日望舒又换上身打扮,依旧是她最喜欢的月白长裙,微长的裙摆在身后如花瓣绽开,仿若百花丛中最夺目的一朵。
“你们来了。”
微红的茶水倾泻而下,不急不缓地落入下方的茶盏中,透明的玻璃茶壶中能清楚地看到翻滚着盛开的艳红花朵。
“国师好生雅致。”洛王轻笑一声,一撩衣摆在她对面坐下。
几步外,是眼巴巴看着他们的群臣,见两人对饮起来,不由得心里焦急,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
待饮罢一杯,望舒推过去一张对开的龙纹洒金筏。
洛王刚坐下时就注意到此物,这张华丽精致得过分的纸,与望舒往日的喜好差别甚大。
“古有大作为者,名曰三皇五帝,不如便兼采‘皇’‘帝’二字,称为‘皇帝’。”
国师的声音清凌凌的,在炎炎夏日如注入一湾清泉,涤去所有浮躁。她说得极轻巧,仿佛这只是今晚吃什么的闲话。
三皇五帝,那是谁?
满脑袋问号的众臣齐刷刷看向奉常。
你是专门研究礼仪的,你肯定知道吧。
奉常:……???
你们问我,我问谁去啊!
“三皇五帝?”不仅是他们,洛王也没听过这名号。
“上古有三皇,曰天皇、地皇、泰皇,又称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乃是为人族繁衍生存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位首领。后又有五帝,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德行能力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