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张氏兄妹(2 / 3)

谍海孤雁 怕热胖子 4206 字 6天前

草鱼肥厚之时,刚才那条状态便很不错,正好做来尝一尝。

“…快到了…”有点事干,时间过得也快,大概两小时后,张子炎开口,将郑胜景从打猎的专注之中唤回。

这里的河道,又变窄了一截,但很快,转过一个河弯,眼前顿时又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小淀湖,面积不算大,也就十几亩。

形似蝌蚪,一个大头,外加长长一条尾巴,大头水深较浅,因湖周有很多,莲荷枯萎留下的枝干。

反倒是较窄的尾部,苇荡掩映之间,给人一种深幽之感,水面被苇絮等杂物遮盖,看不见水面下的情况,但可通过芦苇生长进行间接判断。

水不深,岸边水浅处,芦苇会从水下长出,而因扎根土层高底、环境是否利于芦苇生长等原因,也就是在水较深处,水中芦苇比周围长在岸上的芦苇低,如此,水道四周苇荡是向外敞开的。

而水深的,尤其在岸边的水很深的,芦苇只能长在岸上,因为没有过渡与支撑,芦苇便会从两侧往水域上方倾斜,呈往内合拢之势,幽深之感便因此而来。

而此地便是如此,且因水道向外逐渐收窄,这种感觉更加明显,水道相对笔直,从尾部往前,穿过头部,至他们这算嘴部的位置,是一条长长的深水区,也不知是如何形成的。

张子炎指引众人继续往前,来到尾部,这里并非孤零零的一条水道,实则存在不少水岔之类,同样幽深,但因狭窄及之前的方位,没能发现。

一直往深处,直至快要无法容纳船只通行,这才来到一条稍宽的水岔,不过,牵引船的大小,是拐不进去的,只能解开绳,继续往前让开了位置。

郑胜景也上到油趸,拿着竹撑帮忙,一起将油趸,撑进水岔,大概两三百米后,他们出现在一处更小的湖淀。

这地方更小,估计只有一亩半左右,湖周芦苇都探出头来,湖中也没有水底长上来植物的影子,这些无不显示此地水深不浅。

按张子炎所言,水深基本在三四米左右,他曾潜下去看过,水底很平缓,有很厚很柔软的淤泥层,看不见石头之类。

两条油趸撑进来后,很快便又有五条舢板尾随而至,这些之前被装在了船上,吃水不浅,上面还装载了重量不低的东西。

靠近才发现,都是一块块的铁锭,其中一端还有环孔,有的上面拴着绳子,打开油趸舱盖,拽着绳子将铁锭缓缓沉入油舱底部。

舱口内侧,有上下的梯杆,绳子被简单绑在了上面,油趸开始下沉,不过舱口在船头,所以是船头下沉,船尾还稍稍翘起。

不过也不急,油趸后部两侧,他们都提前安装了系缆桩,一块块铁锭被系上,打的很牢固的结,前后同步进行,水很快便漫到了油趸表面。

众人停下,将油舱盖密封上,先装了密封圈再盖死,接着将舱盖清理一干净后,用加热融化的胶条将缝隙填充,表面再沾压上胶片。

接着给舱盖盖上大大的一整片胶片,接着缠绕铁丝并拧紧,多固定几圈,接着再融化胶条沾补上缝隙,足足做了数道防水防渗的工作才罢休。

另一条油趸也加此一番操作,人从油趸上离开,油趸才将头顶勉强离开水面,期间舢板还去运过一次铁淀,顺道还带来了一堆海碗粗的削尖木桩。

这个小湖淀,并非是规整的圆形,甚至湖岸还有棱有角,众人用竹撑简单测了一圈,最终选定了两个临近的小水湾。

入口宽七八米,探入苇荡十多米,呈有点胖乎的三角形,确定地方后,舢板卸下木桩、铁锤、缆绳等等物件及人,在两个水岔临近的三片苇荡处,五条船,仅留一条给三伙人用。

郑胜景也登岸进了苇荡,脚下还挺硬实,除过去一两年所留枯死苇杆,未彻底腐败尚保有一定弹软性,更底下,便硬得踩不动分毫。

不知是硬实的土层,还是层层交叠的根系,他猜测是后者,此处苇荡,大概率是扎着往日旧躯,一层层长起来的。

郑胜景在中间这片苇荡,来到靠中心位置,清开一小片芦苇,又将枯枝败叶清去,底下确实是密密麻麻的根系。

拿出那支小口径猎枪,现已更换了组件,枪身部分,换成仅有巴掌长,枪管口有不少泄气口的射钉组件。

泄气口,是为泄去枪膛内的燃气与压力,毕竟需要抵住射击,若最后不泄除燃气,可能会因意外因素导致炸膛。

“…呯…”装上钉弹,一枪,便将一个铁件,牢牢钉在木桩上,继续将另两个预留孔洞钉上,三钉呈三角形,这下彻底牢固无比。

铁件,是类似倒钩倒刺功用的工件,有连接座及活动片组成,连接座,就是将工件固定在其他物品上的部分。

活动片,便是那个倒刺,顺着像捋毛一样,不会产生什么阻碍,但若逆着,像从土中拨出,它便会展开来,钩住大片泥土,继而分散所受之力,大大增加桩件所能承受的拉力。

一个木桩上固定了四五个,这才在清出的空位,用铁锤将木桩打入地下,打了六个,四斜两竖,三三成对。

四斜两两挨近,方向不同,在地面组成两个X,贴合处,郑胜景为其打了孔,安上粗螺栓固定,接着继续往木桩上钉工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