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别出心裁(3 / 3)

人不一样,无需多虑,说出你的看法。”

“就说他们是打算辅佐皇甫嵩称帝,取代汉室。”

跟着出来的赵云和唐一凡一震,两人在心中确认,郭嘉足够歹毒;这是一条绝户计,只要天下传遍这个说法,就是众口铄金,刘协那边也会因此产生隔阂。郭嘉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我们无需去证明什么,可以以此直接抄了皇甫家……邓大嫂能帮我们一个忙……只要证词齐全,死无对证。”

刘辩若有所悟:“你的意思是……借助邓大嫂的死,这个想法倒是别出心裁。可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可惜了,也许过几天邓大嫂就会招供……”

郭嘉目光炯炯地说道:“是的,也许邓大嫂会招供,但也许永远不会开口,臣只能倾向于最有把握的方案,请皇上裁决。”

郭嘉的目光难得如此有神,刘辩沉思了片刻,摆手说道:“就按你的方案办,证词你按照正常渠道上报。”

刘辩决心在这件事上装糊涂,郭嘉和唐一凡心领神会,又过了两天,唐一凡带着供词来见许相:“大人,属下无能,审问过程中用刑过重,邓大嫂才开始招供,就伤重而死。”

许相接过供词哭笑不得:“唐一凡,你编的这个话谁信啊,是人都明白,你们青铜司开始算计人了。”

可是一看邓大嫂签字画押的公司,许相的笑容凝结在脸上,唏嘘道:“唐一凡,你们是打算把皇甫家连根拔起啊。什么都不用跟我解释,我们一起去见荀彧和马日磾。”

许相很清楚,郭嘉敢让唐一凡把供词送过来,就说明青铜司把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就算去查,也绝查不出什么毛病;荀彧看见供词也是一惊,只是荀彧的心态比许相好,微微一笑说:“我建议先把人抓起来,至于定罪,要讲证据。”

唐一凡点头说:“郭大人也是这么说的,给李傕、郭汜、刘备、段煨去信,都是说只抓人,然后送到邺城慢慢甄别,不能冤枉人。”

李傕、郭汜、刘备、段煨,荀彧和许相都能猜到这几个家伙会怎么做,一定会把皇甫家抄个底朝天,然后押送所有人来邺城,看看皇甫嵩会不会被激怒,主动杀进关中决战。郭嘉用的是阳谋,这是要动手的先兆啊。

司马懿得知消息,匆匆赶到司马家的一个别院里,对躲在这里的杨若木说:“邓大嫂被郭嘉抓住,听说用刑过重死了,但是招认自己是皇甫嵩的人;说皇甫嵩想要称帝,取代汉室,通知长安等地动手的信使都出发了。”

杨若木吃了一惊:“消息准确吗?这个郭嘉,邓大嫂不会这样招供。”

司马懿摇头说道:“邓大嫂招供什么不重要,已经有人说郭嘉故意栽赃,可是没有用,皇甫嵩本身就是叛军,怎么泼脏水都合适。问题是皇甫嵩无法证明这是个圈套,而刘协也因此无法与皇甫嵩联手,这个消息对巴蜀的打击是致命的。你必须前去见皇甫嵩,让他务必冷静,不要中了圈套。”

杨若木露出一丝笑容说:“通知消息这件事交给我了,不过我肯定改变不了皇甫嵩的想法,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小卒……你在邺城要小心。”

司马懿笑道:“我会的,这段时间我们损失惨重,张喜也忽然失去了消息,十有八九是出事了,我已经安排好紧急应对措施。唉,我有些后悔,当时在邺城投入这么大的力量,是不是太冲动了?”

杨若木劝道:“风云变幻,也不是你我能预料的,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说,万一,万一皇甫嵩忍不住……”

司马懿沉默许久,问道:“你觉得皇甫嵩有多大的把握夺回关中?”

“单凭皇甫嵩一个人,那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杨若木也只比司马懿大三岁,又不擅长战事,信心不是十足;杨若木的态度影响了司马懿的情绪,司马懿犹豫不决,又问道:“皇甫嵩若是杀进关中,宋建会不会出兵?”

杨若木有点犹豫了,字斟句酌的答道:“只能先让皇甫嵩孤军奋战了。”

司马懿自视甚高,这段时间却屡次败在郭嘉手中,司马懿的内心早就想和郭嘉扳扳手腕;司马懿思虑良久,终于下了决心:“好。我会给皇甫嵩提供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