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1 无题(2 / 3)

人分析为什么这一仗会取得这样的战果:

“海战和陆战不同,陆战是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战败了还能有逃生的机会。海战是船与船之间的较量,船沉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战船需要拉扯空间才能发挥战斗力,动不起来的船就是一块烂木头,任人宰割。”

“这次的战争倭国人没有丝毫的准备,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监视之下。”

“更没有料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如此大规模的突袭。”

陈景恪也点头附和道:“还有一点,除了上次被刘将军击败那一次之外,他们从未被外敌入侵过。”

“所以打心底深处就没有想过要防备敌人入侵的念头,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最终被堵在港口里,六千余艘战船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就被付之一炬……有心算无心,他们败的不冤。”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所以不能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的海军,算不上一支强大的海军。”

李世民郑重的道:“此战当写入水师教材供所有将领学习,让他们引以为戒。”

“否则哪一天毫无所觉的情况被人堵在港口内,后果恐怕也比倭国水师好不到哪去。”

陈景恪道:“圣人圣明。”

李承乾说道:“不过劳师远征以弱击强还能取得如此战绩,殊为难得,刘将军的能力才是打赢这一仗的关键。”

陈景恪笑道:“确实如此,这次圣人可要好好奖赏他才是。”

李世民点点头,没有接这个话,而是道:“此战之后倭奴国当能安分数十年,我大唐就可以放心经营封国了。”

陈景恪却没有那么乐观,道:“如果不采取别的手段,我觉得最多五年内我们和倭奴国人还会有一战,这一战才是真正决定未来局势的关键战争。”

李世民惊讶的道:“哦?你觉得倭国人还敢反抗不成?”

李承乾也投以询问的目光。

陈景恪严肃的道:“倭国人和其他藩属国不同,他们孤悬海外,虽然名义上是中原王朝的藩属,事实上双方的交流并不深。”

“之前中原王朝经历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国力衰微,无力震慑藩属国,汉朝留下的威名几乎丧失殆尽。”

“而倭奴国则相反,他们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消灭了国内的各方势力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国力日渐强盛。”

“百济新罗一度向他们称臣,到现在新罗王还会往倭奴国送质子。倭国人是有自信的,他们不甘于当中原王朝的藩属。”

“所以前隋之时倭国人给隋炀帝的国书中敢以日出之国的皇帝自居,并称隋炀帝为日落之国的皇帝。”

“贞观五年高都护出使倭奴国,他们的国主也始终不愿意跪下接旨,其野心已经毫不掩饰。”

“以数百年时间建立起来自信,不是一场战争就能打垮的。而且这场战争我们还是以偷袭获胜的,他们更加不服。”

“所以那些倭国人现在表面上向我大唐臣服,内心必然不服。他们会效彷勾践忍辱负重暗中积蓄力量,以图有朝一日打败大唐重新夺回尊严。”

李世民越听眉头皱的就越紧,身为君王他能感受到陈景恪话里的意思。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你强大了几百年周边小国都向你称臣,你会心甘情愿的当别的国家的藩属吗?反正李世民是不愿意。

李承乾忍不住道:“既如此,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彻底把倭国人打痛,最少也要多给他们造成一些损失进一步消耗他们的国力。”

陈景恪摇头道:“我们劳师远征不能持久,还要小心高句丽和百济捣鬼,打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限了,再打下去吃亏的就是我们。”

李世民颔首道:“确实如此,劳师远征就要速战速决,一旦战事拖延下去,于我不利。”

“不过打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时间始终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等五个诸侯国建设完成,可以为大唐的远征军提供后勤补给,才是我们消灭倭奴国的时候。”

李承乾了然,道:“确实如此,倭奴国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我大唐也需要时间建设诸侯国……”

“但我大唐国力更加强盛,建设速度比他们要快,同样的时间我们会更加的强大。”

李世民欣慰的道:“就是这个理,我大唐人口更多地域更加广阔,物产更加丰富……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总有一天可以消灭所有的敌人,所以无需在战略上进行冒险。”

战术上自然是可以的,大唐往往以少胜多,就是战术激进的表现。

而且大唐的作战方式恰如李世民所说,劳师远征速战速决。

打赢一场就修整一段时间,稳固抢下来的地盘,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发起下一轮攻击。

前世大唐差不多五年对外发起一轮扩张,这一世因为陈景恪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