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间幕1(3 / 3)

新星Nova 雁鱼 4673 字 2016-06-12

知所有的哲学体系都是基于某一些公设的世界观,比如元素之于亚里士多德,界说、公则之于斯宾诺莎,经验之于休谟,理性单子之于莱布尼茨,先天经验之于康德,翻阅他们的著作,都可以看到他们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叙述自己的设定,这正是每一个哲学体系得以自圆其说的基础。

在这一类学者眼里,科学或许是一种颇为完备而精密的哲学体系,但绝非毫无破绽,更非神圣而不可侵犯。

科学在理论上的基础无疑是数学,然而数学本身却不能利用科学的定义来证明,在哲学的角度上,初等数学是基于五条皮亚罗公设的一套推理体系,然而皮亚罗公设偏偏不是经过详实的理性推理得到的结果,而仅仅是基于经验的归纳性结论。

这是现代科学的尴尬,也是科学在哲学之前绕不过去的门槛,然而讽刺的是,科学自身偏偏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最完美、最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和证明。

这条证明出的结论叫做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它证明了科学在验证自身体系完整性这个问题面前无解。

哲学家的思路往往诡异非常,就比如秦野现在就在思考,如果人类乃至地球果真是上帝五千多年前凭空创造出的东西,现在又会如何呢?

或许科学家可以拿出种种证据证明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然而如果这是上帝刻意为之,故意将创世留下的一切做成‘能够被认为是46亿年或137亿年前创生’的模样的,又有谁能够说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呢?

假设创世纪为真,那么人类文明对于自身过去孜孜不倦的思考,难道仅仅是一番黑色幽默吗?

那幻境中的六人孜孜不倦地照抄标准答案去创世,这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留下的地质学天文学归纳出的‘答案’,又果真是标准答案吗?

更延伸一步的想法,无论世界是科学探索出的那样诞生,或是上帝所创造,对于普遍的芸芸众生而言,现实的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方法能够查知真正的真相呢?

秦野回望着街道上渐渐熙攘的人潮,却在轮椅移动之间感到身体一倾,一种失重的感觉让他心头一突。

杂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而秦野看着眼前碧蓝的河水却已经措手不及。

伦敦河岸的清晨,一个残疾的青年华裔在散步时失足落入泰晤士河,青年入水不深,很快得到了救助,并未引起什么波澜,对于许多地球人而言,这仍是普通的一天,平静匆忙而不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