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遗憾(3 / 5)

说,这个什么“张师傅砂锅粉”就是和玩似的。

他不准备把这个品牌做多大,但是一年一两百万,是真不太满意,至少翻十倍吧,每年赚一千万,才可以让一家人过得潇潇洒洒吧。

而且还不能太废时间,比如配料那些,必须得全自动机器搞定。

除了配料,其他一切工序,都请人搞,现在这种亲力亲为送货,每天还视察什么的,完全没必要,搞饮食的,只要秘方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愁没生意,也不用担心没加盟店找上门来。

他计划把加盟店设置在五十家,不多也不少,就五十家店,太多了,他配料什么的,太费时间了,太少了,没钱赚。

管理方面,完全可以请一个小团队来管理,给绩效工资,自己只管配料,掌控秘方就行了,不需要多高调,但是必须让这个品牌,有独特的吸引力。

店一多,自然会形成规模化,配料的秘方迟早会泄露出去,那样就没意思了。

他开这个店,纯粹只是想赚点小钱而已,真正要赚大钱,他根本不会玩这种小项目。

往后每一家加盟店,都必须标准化,不但加盟费要上升,而且配料也得提价,他要慢慢把“张师傅砂锅粉”做成高档品牌。

在食材上,重新设计,多些品类品种,做成麻辣烫那种店铺形式,食材要选择高大上的,只要味道正宗,不怕没生意。

从前的张鹏融合了雷东宝的性格,是敢闯敢拼,觉得接地气的砂锅粉,完全可以实行薄利多销的政策。

而现在融合了白景琦的性格后,现在的张鹏,脑海中的生意经更多了一层其他的想法。

他觉得独家生意,就没必要薄利多销的模式,既然是独门生意,那必须得高价,就和卖药一样,没有利润,药企拿什么垄断市场?

这或许就是真正大资本家的想法,就算小生意,也得赚到最后一滴血汗钱。

往后加盟商只签三年,并且加盟店的门槛要提高,没个百八十万,你别来加盟,而且每年都要对其加盟店进行考核,三年后,剔除业绩和服务差的百分之二十的加盟店,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当然,这一切,都得在你的产品,和其他同类产品比,有无可代替的优势,如果靠现在这三样砂锅粉,是绝对办不到的。

他脑海中的东西,还多着呢,他准备再搞一种配料,往后“张师傅砂锅粉”就靠两种独特的配方打天下,两种独一无二的味道,足够让所有人记住这个品牌。

第二天,张鹏提了车,带着一家人在附近逛了一圈,众人心里都美滋滋的,有了自己家的车,体验感都不一样。

一晃到了年底,张鹏给大伙放了假,大家收拾一番,上了车,准备朝老家出发。

一个月长假,也让他心情有些惬意,现在偶尔看看路边的风景,都让他心里愉悦,没钱的时候,再美的风景,在他眼中,都是灰暗的,或许美好的风景,对穷人来说,从来都是奢侈的吧!

银行存款过百万,老婆孩子都有了,这种小日子才是张鹏内心最真实的梦想,现在一切都在朝梦想进发,挺好的。

张鹏的家,在湘南一个不算太偏僻的小城市,这里房价三四千,工资一两千,物价堪比北上广,所以这里的年轻人,百分之八十都在外工作,基本每年过年才回家。

这几年,不管是贷款还是分期,年轻小伙大部分都买了车,人人都是抽着芙蓉王,全身光鲜亮丽,奋斗一年,锦衣还乡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

每年回家过年,堵车可以三五里路,一看牌照,基本都是外地牌。

一路疾驰三个小时,堵车三小时,终于赶在晚上十点回到老家,先是把岳母送到家,再直接一路朝自家方向开去。

老家离县城十里路,这些年公路已经完全通了,虽然有些窄,但是一路直接开到家,大晚上也没遇到一辆车。

由于提前和父母说了回家的事,大晚上,屋外灯火通明,父母显然是早已经等待多时了。

陈玲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家过年,抱着孩子,有些拘谨,老妈接过孩子,笑得那叫一个灿烂,老爸在一旁也傻乐呵着,看着张鹏把车倒进旁边的空地上,不由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尽管三十几年来,这个家,张鹏回过无数次,但是今年,这种感觉就是和往年不同,或许就是少了一份压力吧,不用担心父母催婚,也不由担心父母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担忧,仿佛从前的三十多年里,自己从来未曾真正长大过似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虽然这句话,整个华夏人都知道,可真正现实中却是,没钱,真没脸回家,对于穷人来说,没钱的亲情,终究好像少了一道保护色,就连过年拜年,和亲人说的恭维话,都显得有些苍白和虚假。

张鹏开着小车,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在整个亲戚朋友圈子中,也算是一个不少的新闻吧。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张鹏这种从小没有一丝亮点和存在感的亲戚,竟然也能发点小财,之所以大伙认为是发点小财,看车就知道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