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 章:跑了(1 / 2)

接着,刘小海又说了一个让王佑安有些郁闷的消息:“你那个三弟,就是青山大队的王有禄,他媳妇儿跑了。

跟好几个嫁在附近村里的知青,约了去公社赶集一起跑的。

听说她们都是同一批从京城到那边下乡的人。

其中一个还是杨红家的弟媳妇,卷了家里不少钱走。

我走时,好些人正商量着要出来找人,还想让我带着他们一起出来。

我娘找借口拦了,让我不要管这些事,直接先来了京城!”

知青本来就是城里的姑娘,到了农村本来就不习惯,有些用嫁人来逃避劳动,也有些是被村里男人强迫的。

生活习惯不同,穷困潦倒,或者遇人不淑,都是她们不想在农村里呆下去的原因。

知青们逃离,王佑安不意外,找人肯定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就算知道地址,来了城里见了人,那也是到了人家的地盘,几个农村来的男人,可不能说把人带回去就能带回去。

王佑安就是有些郁闷,陈大娘家遇到了这事,杨红、刘小草肯定也得跟着烦心。

还有王有禄,这个媳妇跑了,说不定还得继续娶下一个,可别再祸害了人家好姑娘。

当然这事情也就让她烦心了一会儿,天高路远的,很快也就抛到脑后不管了,下厨整治了一桌好菜,让刘小海在这里吃了饭,又给带了不少肉干、肉酱之类的,才送了人出门回学校。cascoo.net

却没想到九月底,因为这件事情,还是有人找到了她这里来。

这天下午,郑为民刚好出门收租金去了,郑长山昨天晚上值夜班,正好在家休息。

王佑安听到敲门声,打开了门,就见门外背着大包小包的一行人。

见到前面站着的刘小草,刘德志,还有李成北,王佑安都挺高兴,忙着让人进院。

看到最后面缩头缩脑的王有禄,则没了笑脸,哼了一声,懒得搭理。

王有禄也还记得这个六亲不认的姐姐揍人有多疼,见这态度不敢进门,就耷拉着脑袋蹲在院门外头。

最后还是被闻声出来的郑长山拉着进了院子,不然一直蹲在门口,没得让左邻右舍的人看笑话,

天还算热,一众人坐了几天的火车,整个人都造得不像样,王佑安忙让人放下东西,打水洗漱了进屋坐,又端上了

。茶水点心,然后进厨房里快手快脚的煮面。

郑长山在外面招呼,刘小草洗漱完进厨房帮忙拍蒜切葱,王佑安才逮着机会问:“小草,你的孩子呢?

怎么没一起带过来?”

刘小草二十五六的年纪,整个人跟前几年并没有大的变化,但眉眼间沉静了些,显见日子过得不错。

提起儿子,眼里都染上了笑,道:“还得读书呢,接了他爷奶进县城里帮着做饭,看孩子。”

离杨大勇牺牲已经几年了,看着依然如花一般的女人,王佑安想了想还是问道:“你真就打算一个人过了?”

刘小草低头洗着一把小青菜,闻言也不抬头,道:“以前我公婆怕我扔下孩子,拿了工作和钱改嫁,让我给大勇守着。

这么几年下来,孩子也上了小学,他们的态度又变了,说我一个女人撑门户不容易,想招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上门,以后家里不管什么事也有个男人帮着分担。

不过我却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好,公婆都不是坏心的人,只要进城,鸡蛋、蔬菜瓜果自己不舍得吃,也给我大筐小筐的送来。

每逢收获的季节,前脚收了粮食,后脚就给我们送磨好的新粮过来。

我有工资,养活自己跟孩子足够了,虽然没男人,可也没了那么多烦心的事情,这样的日子清静。”

听了这话,王佑安没再说什么。

活了两辈子,她也知道这日子不一定有男人就过得好,也不一定没男人就过得不好,听刘小早这话,确实也不一定非得再婚才好。

两人在厨房里聊天,外面几人洗漱完了也在说话。

两个当事人,王有禄在郑长山这个姐夫面前怂得不敢张嘴,刘德志整个人都有些恍惚,显得有些木呆呆的,显见这次事情给他的打击不小。

最后还是李成北开口道:“小舅子在家里闹腾,大哥、大嫂不管,爹身体不好,最后岳母求我跟着一起过来找他媳妇。

我们在公社里查了地址,是京城里某个纺织厂的职工子弟。

刘兄弟媳妇家的地址也差不多,所以我们赶着秋收完就一起过来了。

只是这两年附近村里嫁娶知青的,不管男女,一走杳无音信的不再少数,以前也不是没人出去找过,有找不到人的,有找到了带不回去的,

。还有直接挨顿好打的。

我们对这里不熟,也怕贸然找上门,还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事。

只能先过来找三妹、妹夫帮忙了。”

郑长山点头,先问:“他们两人都去公社领了结婚证没有?”

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