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昨日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现下流传在众人口中的便是真实的。
皇后勾结温家,私偷皇帝令牌,秘密调兵,企图谋反。显王逼宫,带着大军直压城下更是证据确凿。
最后是陈肃陈将军及时赶到,斩杀显王,力挽狂澜,救皇室于危难中,护住了大乾的江山。
皇后在御前自尽,太子死在战乱中,皇帝受惊瘫痪,如今就由谢知同两个宗族族老暂理朝纲。
而最叫明月惊讶的,是顾治成。
陈肃此番救驾及时,对外给出的由头便是顾治成早有谋逆之心,陈肃察觉,接受皇命,潜伏回京调查,正好撞见了皇后同显王逼宫。
在朝堂上,陈肃真话假话掺着讲,他给朝廷的战报与边关的战况不符合,这便栽到了顾治成的身上,且还有他许多亲笔信,声称是叫顾治成的爪牙拦截了,这才送不到御前,险些耽误了边关的战情。
其中真真假假,旁人信不信明月是不晓得的,她其实是不太信的,顾治成谨慎冷血,不会做这种风险极大收获却极小的事情。
明月总觉着这事情该是很早就开始谋划了,顾治成根深叶茂,倒台也太过轻而易举了。
明月没在这起宫变中听到谢琅玉的名字,但是能猜到他一定静静地参与着,扮演者某个不起眼却可能关乎全局的角色。
总之顾家一夜之间便倒了台,前后没有给顾治成反应的机会,仿佛是早已埋好的暗桩。
有人点燃了一根引线,噼里啪啦地便带起一阵硝烟。
顾治成被收入牢中待审以后,立刻便有人上告顾治成出身作假,疑似当年科举旧案的漏网之鱼,接着便顺藤摸瓜牵扯出他原是出身京城周氏,早年举家获罪,本该打入奴籍,发配边疆。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顾治成最终改为原籍,被刻字入奴籍,连带妻眷,发配玉门关。
这一举掀起了朝中上告的风气,短短半月便引出许多问题。克扣的抚恤银,江南的盐务……
这个把月来,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谁也不晓得今个还好好吃膳闲话的人,明个是不是便身首异处了。京城西街的菜市场,血腥味浓的街尾都闻得见。
皇帝离仙逝就差那一口气,谢家如今犹如烈火烹油,无数双眼睛都热切地盯着,想要搭一搭这艘眼瞧着已经腾飞的大船。
谢家不得不避着风头,过了整整一月才开门迎客。
这一个月缓和过去了,京城这些体面人家也把往日的尊荣修养回来了,找了些面子贴在脸上了。
如今太子人去楼空,显王大势已去,谢琅玉登位已是板上钉钉,谢家开门迎客,门槛都要叫人踩低了三分。
这日正午,明月方才吃完善,坐在廊下给谢琅玉缝衣裳,丫鬟推了冰车,还在一边打扇,日头虽辣,这廊下却是一点也不热的。
院子里叫日头照得亮眼睛,明月已经做了两三件衣裳了,都是那个尺寸,也不晓得那人有没有清减,这新衣置放成旧衣,收在箱笼里,怕是明年才得以见天日。
明月做衣裳,几个丫鬟就在边上做些鞋袜之类的,前几日忙得很,今个才是真闲下来了,几人还没安宁一会,明娇几人就来了。
明月都服气了,便叫人去搬椅子来,边对二人道:“这么热的日头,真是辛苦你们大老远跑过来了……”
这几日天热,懒得往府外跑,日日便来明月的院子里点卯报道,坐着吃吃喝喝瘫一下午不讲,走时还得连吃带拿的,十分闹腾。
椅子搬来了,几人舒舒服服地靠着,脸颊都晒得红扑扑的,一旁的丫鬟熟练地出了院子,直奔小厨房去了。
明月叫人拧了湿帕子来给几人擦脸,边把手里的衣裳收起来了,好笑道:“都要晒成炭了……”
丫鬟很快捧着冰镇的瓜果来,明娇带着妹妹,美滋滋地剥荔枝吃,边笑眯眯道:“我娘才黑呢,她黑的我都不敢认了……”
边上几个丫鬟闻言都偷笑起来,明月给明娇打了打扇子,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一下,边道:“没大没小的……那是你娘,叫她听见了,有你好的……”
谢氏确实是晒黑了,她这几日差点就住在外边了,快活得不得了。
谢家如今炙手可热,外边有的是人想来烧烧这口热灶,奈何大谢氏这几日不怎么出门,明月更是整日关在院子里,独谢氏出门应酬。
这一出门就不得了了,对着的都是笑脸,听着的都是好话,往日见着十分讨嫌的人一下都面目可亲了,其中还有当年因谢家出事,对她横眉冷对的密友,谢氏是一下便觉扬眉吐气,找回了当初做谢家二娘时的风采,心里美得很,接着便彻底收不住了,出门应酬已是常事,叫人追着捧着,成了京城的红人了。
再者如今秋闱就要开始了,郎君们苦读十几年,到了亮剑的时候了,家中的女眷便有些坐不住,少不得出来联络联络,京城倒是热闹得很。李杜衡也是今年的秋闱,谢氏跟着忙进忙出的,更是又由头出门去了。
大谢氏原本最爱这些交际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