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丫头规划好的大家闺秀路线,指定是行不通的了。
若是能学医,当个受人尊敬的女大夫,倒还不错。
就是……
冯妈妈看向甄珠,笑容谄媚,“夫人,您看……”
甄珠抖了抖手,“你别冲我这么笑,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最终,她还是收了冯盼儿。
一来,她学院本就缺人,二来,她喜欢冯盼儿那小机灵劲儿。懂人情世故,能屈能伸,皮糙肉厚,经骂经使唤。
结果证明,她没看走眼。
小丫头一来就和甄三丫、花怜打成一片,就连那两个有些古板的大夫也说她好。
因为什么?
小嘴叭叭的会说,会哄人,每一个字儿都冒着丝丝甜味,让人稀罕人。
招呼病人她这么说,“哎,这位大爷,你来啦?快些坐下。我师父正忙着呢,你稍等一会儿,先喝点水,润润嗓子。”
“什么?您心口疼?哎,那您先把这两颗丹参片含着。我跟您说,这药是我师父亲手研制的,内含人参和三七等多种名贵中草药,珍贵着呢。
那刘员外出一百两银子买一小瓶,也就十颗这样,我师父都不卖。为什么?我师父说了,这是给人救命的,而不是敛财的工具。”
这药被她吹得神乎其神,就给病人一种错觉,这是神药,他吃了一定能好。有了这个心里暗示,病人会不吃这药?指定吃啊!
但又担心卖得太贵,自己承担不起啊,便问多少钱。
这小姑娘又说了,“我师父说,得了病的,日子不好过,这两颗药丸就送您了,回头您要觉得好,就买一小瓶,给个一两药材钱便成。”
一两是小贵,但人家医馆财主一百两都不卖,可见是真没想过挣病人的钱,搞不好还搭上点儿银子呢,所以,一两银子就一两银子吧,总不能让人家给自己治病还亏钱吧?
不过,早听闻甄大夫心善,如今一见,果真如此!
病人感动得不得了,拉着冯盼儿一直唠嗑,亲热得不行,比自家闺女还亲。
甄珠在一旁听得嘴角直抽抽。
那丹参丸、救心丸本就是她放在那儿,以防有心脏病的人等久了受不住,给喂两颗急救的,她就没想到过要钱。
哪知这丫头,竟能利用这两颗免费赠送的药,卖出一整瓶!
这丫头不去经商,真是埋没了她。
经她这么一番宣扬,谁都知道,若有发热、心窝疼、头疼等病症的,来这里,有免费的药领!
有人不信,“可拉倒吧,不要钱!那么大的医馆开着,那租金不要?大夫不要薪酬?那药材呢?哪个傻帽会往这里边贴钱?”
就有人答话了,“错了,人家只说,送两颗药你试试,你往后要买,就要掏钱。虽然不便宜,但是很管用,吃两回就能好彻底!”
“真的?”
不管真的假的,有便宜不占,那是傻蛋。
那医馆就在这儿,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于是,原本冷清了将近一个月的朝叶医馆,突然就又红火了起来。
甄珠忙得脚不沾地儿,瞧见那些人都挤在那儿想试药、买药,她就头疼。
很严肃的提醒,“你们不要谎报病症,我这药效猛,要是吃错了药,可救不回来的。”
有病人笑着回应,“甄大夫,你放心,我们知道轻重的。来的都是真得了病的。
以往都撑着不吭声,一来是舍不得拿钱看病,二来是吃了药也不能根治,拖拖沓沓的烦人,倒不如不治。你这药好,我们都愿意掏钱。”
甄珠哑然。
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小老百姓很难遇到有真材实料的大夫。
在乡下,大多数是会采摘些草药的郎中,懂点药理,扯吧扯吧点药材就敢治人。
这些人买的药,其实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感冒风寒,一包感冒冲剂就搞定,多省事方便。
就是系统里不知还有多少,是不是可以无限量供应。
若是不能,得自己制。
庞光言已经在制药厂那边忙,这种家庭用药,优先大量生产。
此外,她还在琢磨青霉素。这种是用于治疗抗感染的药物,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种绝对算得上是神药。
就怕生产出来,会直接被朝廷征用。要不然,又拉皇帝入股?
不过,这事儿不急,回头跟白衍商量好了再说。
眼下这一群病人等着她,她也没那工夫多想。
她这边门外排了两队长长的队伍,对面医馆门口却一个人都没有啦。
一来,大家发现,那所谓的“赛华佗”神医,并没有吹嘘中的那么好使,好多病症,也没给瞧好;
二来,也觉得他们没有医德,生生把人门口的病人给薅走,让人心理不舒坦;
第三,朝叶医馆这边有免费的药物尝试,谁都想去蹭一蹭。
越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