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兄弟俩虽然资质平庸,但毕竟为官多年,心性还是得到了锻炼,一旦在心中决定了某件事情后,这速度的确是没话说的,陈希与周云刚一离开,盛家兄弟俩就各自派遣家仆去将自己麾下所部的将领召集了过来。
反正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有些话直接说比遮遮掩掩来的好些。
盛家盘踞北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自他们的祖父辈开始,就已经是事实上的北疆龙头了,而随着日后的圣眷隆恩,盛家的势力那是如老树缠根似的盘根错节,与各方都有交际,而盛安国兄弟俩是盛家目前仅存的嫡系,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俩其实代表的就是北疆本土将领的利益,所以他们的话在目前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至于他们要如何解决这些北疆本地将领以及麾下军士的信心与斗志问题,这个就不是陈希需要关心的事情了,他们兄弟俩应该早已经驾轻就熟了。
说到底,无非就是拿银子砸,而且最好不要画大饼,直接用一箱子一箱子的现银砸,这种比较有冲击力,更能激发底下军士的血气。
盛安国之前在宜城的家业此时能带走的都已经带走了,在宁皋,这里是盛经业的地盘,在这里他们盛家同样拥有大量的资产,现在正值盛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资产丰厚,此时也得有命花才行。
目前哥俩麾下约有一万五千人的大军,他们直接掏了十五万两白银出来,顿时砸得下面的人嗷嗷叫,平均每个人能拿十两银子,这相当于他们两年多的年俸了。
当然,攻城只有这么一万五千人实在是少了点,但北疆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把一些固定资产拿出去典当了,再砸十万两白银招募新兵。
北疆最不缺的就是兵源,因为这里一直都是边境,本就是民风彪悍之地,而这里同样也是贫瘠之地,所以绝大多数人都穷得叮当响,投军入伍是他们为数不多能够支持自己活下去的机会。
因为投了军,至少不用挨饿了。
当然,这种民风彪悍只是一种血性,实际上这些没有经历过任何大阵仗的人,也就是只能凭借一番血勇打打顺风局,不过现在盛家兄弟俩也顾不得其他了,招募来的人别说盔甲了,就是武器都不能足额发放,前面的人还能领到大刀长矛,后面的人估计就只能领一根木棍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盛家,宁皋本地有大量的地主以及大户人家,他们的家中存了大量的武器,什么刀枪弓弩那都是基本标配,有钱人家甚至在家中存着铁甲。
而这些东西,只要钱到位,这些大户人家自然是乐于将自己的东西卖给盛家的,而目前来说,盛家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保住小命!
两天的时间,单单靠银子是招募不到一万新兵的,不过这可难不倒盛家兄弟这等军阀,到了最后关头,哪怕是直接在街上抓壮丁,他们也是干得出来的,管你是乞丐、流民还是出来上茅房的,只要遇到了直接给你塞锭银子一根棍子,以后你就是宁皋总兵麾下的军士了,你若是敢逃跑,那就是抄家的风险。
到得第三天,陈希已经等不下去了,直接上门催促盛家赶紧出兵。
至于这些三天时间里招募到的七千新兵,在陈希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炮灰的命,带过去的也没什么用。
不过陈希从始至终也没指望过靠盛家进行反攻,他骗盛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造声势骗嘎鲁,他真正指望的是嘎鲁带来的那将近三万的草原战士!
事实上,盛安国一开始也许被陈希忽悠吓唬得有些蒙圈,但事后冷静下来了其实也想明白了。
他毕竟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时间,只要冷静下来仔细那么一分析,一下就猜到了陈希想干嘛了,而这同样也是他最喜欢的,因为他比起弟弟盛经业而言,至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仅靠自己兄弟俩这些兵力根本无法拿下宜城,这一战最终还是要靠嘎鲁带来的草原联军!
所以,在陈希上门催促的时候,他让自己的弟弟继续留在宁皋招兵买马,而自己则收编了弟弟手底下的精锐骑兵,接着又通过人脉关系从北疆各处将领麾下收罗来的一千人马,合计四千余精锐骑兵,随后带着这些凑出来的精锐与陈希带领的自己本部五百精锐一同朝着宜城直奔而去。
这么干,准确的说其实是利用盛家经营北疆大半个世纪的人脉以及情报网对嘎鲁进行战略欺骗,让远在百里之外嘎鲁相信,真的有一支梁国大军正在朝着宜城杀了过去。
盛安国这一手玩的和陈希是一个套路,那就是空手套白狼,利用他们这数千精锐骑兵庞大的规模营造阵势,伪造出梁国大军将要反攻宜城的假象。
这数千人马必须忽悠嘎鲁相信梁国反攻这件事情是真的,并且让嘎鲁最终下定决心押注梁国。
只要嘎鲁相信了开始押注梁国,那么打开宜城之后,城内一半财货都归他所有,这个诱人的收益足以让嘎鲁抢这个攻克宜城的头功了。
说白了,陈希与盛安国做这一切为的就是坑嘎鲁,其他什么反攻,什么大规模招兵买马的迹象都是刻意营造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