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咱这的,都习惯叫他小名,刘季。”
刘邦!
那个只比始皇帝嬴政小三岁,一路从小小的亭长干到成为汉高祖,造就汉民族名称的猛男!
“快带我去见见!”
赵策努力抑制住自己的兴奋。
自己很快就要遇见那个在秦末乱世苟到最后并成功吃鸡的人了!
“肯定像史书中说的那样,长的很有特色!”
赵策心中胡乱猜测着刘邦的长相,他已经开始畅想这个英雄人物长的有多特别了。
“公子,这就是刘邦。”
李老头见赵策正发呆,连说了两声才把赵策的魂喊回来。
“啊……哪呢哪呢?”
听到刘邦近在自己眼前,赵策开始四处打量起来。
“这。”
李老头指了指正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的邋遢老头。
“他就是刘邦。”
“他是刘邦?”
赵策看了看躺在地上的男人,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又反问起周围的人,想要加以确认。
“我就是刘邦,你喊我?”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睡梦中的刘邦瞬间从地上爬了起来。
于是乎,赵策与这位未来给大秦帝国掘墓男人四目相对起
来。
“不对啊!你不可能是刘邦。”
“你这后生!老子自打十岁起,就一直叫的这个名儿!”
赵策不可置信地摇了摇头,他实在不敢相信。
那个在史书上写着“美须髯”“隆准而龙颜”理应当很帅的男人。
居然长的如此,普通。
对,只能用普通二字形容的相貌,谈不上丑,但绝对也说不上帅。
这完全是和史书上写的那个面容威严的大汉开创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一张标准的驴脸,配上两只略显小巧的眼睛。
唯一称得上有些许亮点的鼻子,也就相当于本就有些塌陷的脸蛋高上些许。
而所谓的什么美须髯,那更是纯属扯淡了。
要真这么讲,那留个稍长些的胡子,都应该算美须髯。
更何况,刘邦这个胡须,还散发着常年未经打理的富有年代感的气味。
“你个后生,好没有礼数!”
刘邦那张老气横秋的驴脸略微有些泛红,眉宇间的活动似乎想告诉赵策,他可不是好惹的。
“刘季,你个没长眼的东西!这位可是新来的赵县令!”
“一口一个后生,你有个**什么礼数?!”
李老头指着刘邦的鼻子就是一顿劈头盖
脸的输出。
当中还夹杂着些许沛县的骂人土话。
“啊,这位后生就是赵县令?这么年轻!”
刘邦睁大眼睛,有些好奇地打量起眼前的赵策赵县令。
“哈哈哈,是刘某眼拙,有眼不识泰山。”
“还望县令大人不记小人过。”
爽朗的笑声响起,打断了赵策有些失望的心绪。
“刘…邦。”
赵策有些吃力地强行说服自己,朝着这个男人喊出了那个名字。
“诶,县令大人。”
刘邦龇着他那一口老黄牙,双手插在衣袖之中。
不知为何,这个中年男人展现的微笑,不同于其他人那职业的假笑。
其强大的亲和力,让赵策整个人都感到莫名的放松。
明明只比始皇帝小了三岁,但刘邦就看起来比长期服用金丹的始皇帝年轻的多。
只有眼角的鱼尾纹记录着这个男人平淡的前半生。
“刘季,你为何不按规定拿粮,而是要自作主张,要拿两贯钱?”
“诶呦,李老,您这话说的,咱县令大人还没开口,你倒是先急上了。”
刘邦带着戏谑的语气调侃道。
“县令大人送钱送粮做善事,但也没规定说只需拿一袋粮与一贯钱。”
“您说是吧,县令大人。”
刘邦笑着凑近到赵策面前,眼疾手快地给赵策手里塞了什么东西。
一边低声说道,
“通融通融。”
这刘邦,还贿赂起来了!
赵策心中不禁笑起来。
“我是觉得,咱这既然是为了做善事,就应该多讲究些实际。”
刘邦笑着说道:
“您看哈,这沛县那么大。”
“每家每户的情况,那也是各不相同,复杂的很。”
“有些平日做农事多的,家里可能还有些余粮。”
“但却没有多余的钱来给孩子买衣裳。”
“像他们家这种,给两贯钱肯定比只给一贯钱与一袋粮来的有用。”
赵策略微思索起刘邦的话。
竟觉得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