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科技革命!拯救大秦!(1 / 2)

“本来一项很好的规定,却演变成为给六国余孽积攒力量的工具。”

“真是叫人唏嘘不已啊!”

始皇帝摇着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想要清除六国贵族的影响力,谈何容易。”

六国余孽之所以难缠,就是他们世代经营起来的影响力。

大秦之所以要实行严刑峻法,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但是,即便如此,大秦的政令到了基层具体实施时,却麻烦不断,有些根本没办法实施。

始皇帝稳住不宁的心神,问道:

“赵公子,你继续说吧。”

赵策露出一个安慰似的笑容,说道:

“只要将学堂遍布天下,让更多的普通人受到教育,政府择优录取,大秦那糟糕的基层问题就可以解决。”

“这样,六国余孽也就失去了与我们建立的新政府的谈判资本。”

赵策拿起刚才一直放在桌面上的纸。

“只要将纸的产量提上去,再进行些许优化。”

“用来大量制造便宜的书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黄老伯,既然你背景如此强大,还是大商人。”

“那扩大产量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哦。”

“我待会就把造纸的全套流程交给你,不过一定要保密啊!”

“这可

是咱们革命的本钱!”

始皇帝重重点头,虽然不清楚赵策口中一直说的“革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听起来,就有一种让人向往的蓬勃力量。

“这点老朽自然知道,赵公子放心,这个造纸的方法,老朽不会走漏一点风声。”

但是,赵策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说道,

“黄老伯啊,你还是生意人的思维思考方式太重了。”

“咱们是要搞革命的,要搞的是解放广大劳动人民,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

大事业!”

“格局一定要打开。”

“前期,也就是现阶段,我们的确需要这个纸来增加收入,积累原始资本。”

“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保密。”

“但是,一旦我们要开创大业,这些技术,反而一定要公开出去!”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让这天下的百姓,都用的上便宜实惠的纸。”

始皇帝稍作思量,迅速明白了赵策话中的意思。

如果纸张进入家家户户,那岂不是代表着,一直以来被权贵阶级垄断的知识与学问。

也要打破壁垒,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要让每个想读书的人,都有条件读书。”

始皇帝的内心,迅速被赵策口中描绘的情景所深深地震撼到了

但很快,理性破势他迅速摇头。

长期的思维习惯告诉这个帝王,百姓是不可以都认字的。

这样只会增加管理者管理的成本。

大秦自商君起一直奉行的愚民政策,其带领着大秦从一个边陲的野蛮之国,一步一步入主中原。

大秦离不开商君策,愚民政策已经深深注入大秦的政治根基,其带来的惯性即便始皇本人也难以阻挡。

所以,他只是摇了摇头。

“纸张普及了,无数的百姓都认字,都有文化了。”

“那岂不是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赵策笑着摇摇头,对于始皇帝这般反应,他早已预料。

“黄老伯,你难道觉得,那些不识字的民众就要比识字的好管理吗?”

“把百姓逼急了,他们照样会造反。”

“只要我们建立的政府时时刻刻站在百姓的身边。”

“我们的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百姓会记得政府好,大家都是人。”

一旁的李斯,此时他的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自己长期以往奉行的商君策,只被赵策三言两语就打败了。

现在,就连大秦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都开始对自己奉行的理念产生质疑。

他开始认真

品味起赵策的话,李斯惊奇地发现,这套方法居然是可行的。

现在,李斯从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有些许认同赵策口中那个,如梦一样的和谐社会。

对信仰的动摇一旦开始,就会不断发展。

始皇帝的眸子突然闪出一道微光。

这个赵策,他的观点总是如此新颖,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

始皇帝说道:

“即便纸张快速普及,但想要抄录书籍,并且大量制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大秦的竹简,都是由专门的匠人,长期培训后,人工刻录下来的。”

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工匠花费巨大,所以传播速度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