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很快收到了张瑞家的带回来的消息。原来王老太太只是气急攻心导致头疾犯了,缓了两日已经好些了。
王老太太看了王氏写给她的信,叹了一口气,这些冤家都不让她省心啊。
她让张瑞家的给王氏带话,说让王氏放心,她自会料理。
王氏与姜婵得到王老太太这句话,便放下心来等着王家那边的消息。果然没几日,王老太太那边便派来了个婆子把事情结果告知了王氏母女。
原来周氏虽平日里压制丈夫,却还算敬畏婆婆。王老太太开口,她也听得进一二。
王老太太直接问周氏道:“你要为了个通房生的孩子,得罪宣平侯府有什么好处呢?”
周氏其实心里也明白,只是一方面舍不得王玉坤的第一个孩子,一方面看不惯姜婵处处压着王玉坤一头,所以才力保那春莹和她腹中的孩子。
如今被婆母直截了当这么一问,她也有些后悔起来,毕竟当初费尽心思娶姜婵不就为了与宣平侯府加深联系,日后好帮衬自家嘛。
王老太太见她似有悔意便开门见山与她商议怎么处理此事来。
最后结果就是那春莹故意挑起事端,扰乱后宅,自然是不可再留。
念及其腹中胎儿无辜,免造杀孽,便着人看管让她去庄子上养胎。待她诞下孩子后再将她发卖的远远的,以绝后患。
至于那个孩子,若是女孩便留在府里抚养,若是男孩便过继给王家旁支。
周氏虽然还是不太舍得第一个孙子,但如今春莹肚子里是男是女也还难说,她也不想此时忤逆婆婆便也默认了。
王玉坤自是不服,气的跳脚,只觉得姜婵又压他一头,连祖母也处处向着她。自打她进门,处处跟他过不去,他如今已是十分后悔。
王氏和姜婵对这个处理结果还算满意了,毕竟处理了那个有心机的春莹。如果生下男孩还要过继出去,生下女孩便没什么威胁,至多也就是留下个庶长女,虽则碍眼了些,也比让那贱人留下兴风作浪强的多。
只是姜婵却不想如此轻易就回去了,她本来还怕王氏不同意。
没想到王氏也支持她:“也好,周氏和王玉坤太过分了,这次定要他们亲自来赔礼接你回去才行,你且安心在家里住下吧。”
姜婵得到母亲的支持,又解决了春莹那个心腹大患,心情好了许多,便决定拿拿架子,等王玉坤亲自来接才肯回去了。
只是王玉坤怎么愿意低头,春莹被人送去庄子上后,他只觉自己脸被打的啪啪响,便再也不肯回家了,日日流连在烟花酒巷。王家父母也拿他无可奈何。
姜婵得知消息却是不气也不急了,只冷笑连连,便继续在娘家住下了。反正她若是不回去,丢脸的反而是王家和周氏,周氏自会想法子的。
王氏虽气那王玉坤不知好歹,但女儿出嫁以来难得回来住几日。她的慈母心肠又软了下来,吃的用的尽捡好的送去落英院给姜婵。
姜姮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有点幸灾乐祸地想,这周氏也太不顶用了。她本来还寻思着能不能见到王氏为女儿打上门去呢,没成想王老太太就把周氏给收服了。
不过王玉坤不肯低头,姜婵估计得在府里多待些日子了,后续不知如何,她还能再蹲蹲看有没有好戏。
不过姜婵不走,姜姮难免要与她碰面,每次见面姜婵总是一脸怨恨看着她,她虽然不想招惹姜婵了,可老被她这么盯着也难受啊!
姜婵已经从王氏那里知道了姜姮与忠勇伯府二公子说亲的事。再联想到自己如今嫁进王家如同身陷泥淖,心中更是怨恨不平,见不得姜姮如此春风得意,却又不能拿她怎样,便只能恶狠狠地看着她。
姜姮尽量避开姜婵,继续过着自己悠闲的小日子。这些日子她倒是经常收到陆幼萱派人来送给她的小礼物。
这些礼物虽价值不一,但一看就知道是花了心思的。有小首饰也有各式各样的小玩意,都合她的心意。
其实姜姮知道,这些东西应该是陆景云假托陆幼萱之名送给她的。想到陆景云总是这样真诚待她,她心里不禁暖暖的。
于是她也偶尔回一些感谢的话写在纸笺上托来人带回去,她知道陆景云肯定明白她谢的是他。
她猜的没错,陆景云看了信笺便明白了她定是知道送东西的人是他。因为姜姮回的那些纸笺上并没有写称呼,也没有写与幼萱交流时的亲昵之语,只有客气简洁的道谢。
即使纸笺上只有这些只言片语,他收到后都能看上好久,似乎是要把那几个字看进心里去。然后才小心翼翼地重新叠起放进匣子里收起来。
转眼又过了十来天,近日有传言说高僧智通法师到了京城静禅寺准备开几日法会。
老夫人一心向佛便想要去一趟静禅寺见见智通法师。
这日大家齐聚在老夫人处请安,老夫人便提出此事让王氏替她安排。
姜姮闻言道:“祖母若是要去,不若带上孙女吧,孙女想陪祖母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