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战友兄弟情意深(2 / 3)

抗战当兵 大明鼎鼎鼎 4373 字 2022-10-18

过铁路,进入山区。这一带缺水,进到村里,找到一点水,司务长按人分配,一人一碗,多了没有。马司令和战士一样,经过行军,在似火的骄阳下,早已汗流浃背,嘴里冒火了。

这时是多么需要喝上哪怕是一口水呀!马司令目睹战士们一个个口渴难耐,便下令部队就地休息。他同战士们一块儿在村头的山坡上,在树荫下或蹲或坐。这里到处是岩石,经过雨水冲刷,干净如洗。马司令告诉战士们要把两腿蜷起来,像是蹲在地下那样,恢复得快。一些战士用这种办法,两手一抱小腿,双膝盖一曲,果然,立即觉得轻松了许多。

马司令给战士们讲“望梅止渴”的典故,又讲了一段三国演义,引起战士们的哈哈大笑。这一笑,立即消除了一大半疲劳。正在马司令同战士们说话间,司务长来分水了。等他分到那碗水时,回头一看身边的两个警卫员小朱和小杨,已经一口气咕咚咕咚地把他们分到的水喝了个精光。马司令对他们说,你们把碗放下,去帮司务长倒水。两人一走,他立即把他自己分到的那碗水分别倒入两个警卫员的碗里。等警卫员回来,一看自己碗里怎么又有了半碗水,警卫员小杨可能是渴急了,一见碗中还有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咕咚”喝完了。年长一点的小朱,虽然也口渴,但长了个心眼。他看了一下马司令的碗说∶“司令员你的水?”马司令只顾说∶“快喝,快喝了吧!”小朱就是不喝,站在旁边的那个小杨,这才明白了,自己刚才喝了司令员的半碗水。小朱说∶“这样吧,咱们公平合理,一人一半!”说着把那半碗水倒给了马司令碗里一半,这才算是最后得到了解决。大家休息过后,继续行军前进。

当天部队到达淄川县的李佛村,这也是从抗日活动开始以来,部队经常去的地方。李佛村在淄川以东十几里,这里山川纵横,沟壑横亘,是我军由鲁北到鲁南的交通要道。杨副司令是走的李佛村,召开干部会议,也是在佛村举行的。但是这地方的习惯和铁路北平原不同。因为缺少水源,一到了夏季,村里人喝的是池塘里的水。

这种池塘一般是在村头巷尾的低洼处,全部是下雨时由村中流来的积水。当地群众一面在池边洗衣服洗菜,一面取来吃喝。等到秋后,当地人种的麻,收割成捆后扔到水里压上石头直至发酵。时间一长,便发出一股股难闻的臭气。三支队这次来佛村时池塘里倒还没有泡麻,塘里是开春以来新积的雨水。部队驻在这里,要入乡随俗,同群众共甘苦。其实,也无别的水源,只能喝那水溏水。咱们马司令、杨副司令无不与战士们一样,以湾水解渴。

因为战士们多来自铁路以北,自幼也没有喝过池塘水。尤其来自长山区的战士,那长白山的甘泉,是那样的清香。夏日里,一杯清泉水入肚,立即浸入心肺,煞是惬意。但是战士们看到司令部首长们都是喝的水溏水,也就没有一个人讲不好听的话了。尽管如此,马司令还是从关心战士的健康出发,把司务长叫到司令部叮嘱说∶“咱们的战士来自平原地区,对吃这池塘水不习惯。我们绝对要尊重当地群众的习惯,与人民同甘苦。

老百姓喝什么,我们就喝什么,绝不要有半点特殊。”马司令停了一下又嘱咐道∶“池塘里的水也是水,只是不大干净,你千万不准战士们喝冷水生水,喝的水绝对要烧开!最好让它沉淀一下再下锅。”司务长对马司令关心部队生活,如此细致周到,深受感动,他说∶“马司令真是爱兵如子呀。”司务长这时看到马司令的嘴肿得很高,经向警卫员打听,知道马司令牙疼得厉害,上下牙齿难以咬东西。可住在佛村,这一带常年吃的是硬煎饼。司务长看到马司令的脸肿成那么个样,而他对战士们却关怀备至,实在不忍心让马司令和大家一样去啃那硬煎饼,于是他想方设法弄到两个鸡蛋,炒好了端给马司令。对马司令说∶“你的牙肿成那么个样,没法咬东西,你就吃了这两个鸡蛋吧!”马司令笑嘻嘻地对司务长说∶“你的心意我领了。

可你要知道,咱们是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这队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大家啃煎饼,我却吃炒鸡蛋。先不说我咽不下,更重要的是不能和同志们同甘共苦,那不是咱队伍的司令。快,你快拿走,拿走吧!"司务长还在那里磨蹭,找理由让马司令吃下这两个炒鸡蛋,马司令严肃地对司务长说∶"同志,官兵一致是我们军队的作风。

难道你愿意看到我贪吃这口鸡蛋而失大义吗”司务长一看,继续纠缠马司令一定要生气了,便无可奈何地说∶“马司令你实在死心眼!”不过,马司令还是笑嘻嘻地对司务长说∶“在这问题上,还是死心眼好。这样吧,也不难为你了,就把鸡蛋送给别的病号吧!”司务长最后无奈,只好摇摇头,端着那盘鸡蛋走了。

当年秋天,部队在邹平城里进行整顿,展开了官与兵、上和下、还有同群众之间的谈话活动。马司令白天晚上除了处理司令部的大事外,其余时间不是去找人谈话,就是有战士和干部来找他谈话。很多长山中学生出身的战士,和马司令之间,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师生关系。学生们一向佩服马校长的高深学问,同时也像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