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诗词协会的次序(1 / 2)

入夜,依旧是那个精致的京都四合院。

一棵老树下,诗词协会会长张广海手里拿着蒲扇不急不慢的轻摇着。二两清风徐徐,带来一丝清凉。但正值盛夏,三伏未消。只是这种程度,想要去驱散这七月流火显然远远不够。

张广海身前的桌案上已经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名单,书册以及邀请函。

诗词协会作为一个老牌协会,邀请的任何一个人,任何的座位次序那都是有讲究的,不能乱坐,更不能乱了长幼尊卑。

张广海可以不在意,但不代表某些人会不在意……

想着,张广海也是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就连诗词协会也变成了只看资历,不看能力的地方了?

“老张,还忙呢?一个七夕诗会,就是中秋的添头而已,没必要这么紧张~”

现代诗派的时尚老王一脸笑呵呵的从外面走了进来。相较于张广海的沉着,老王无疑更加洒脱。穿着花衬衫,手里还拿着一个收拾风扇。为了彰显品味,那风扇手柄上还挂着一串核桃。

皮厚沟深,肉少核大。灯光照耀下闪着微光,通透红润一眼就能看出这显然盘了不少时间,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玉化特征。

这串核桃是老王太爷爷时期就拿在手里的文玩,传到了老王已经是第四代了,包浆不说,闻起来甚至还有一层淡淡的清香。

老一代的文玩都是这样,一家人几辈子盘一个一串核桃。现在时代节奏变快了,网上的文玩三两年就能盘出包浆,速度快的不可思议。

快消时代,啥都快。

而老王口中的七夕诗会也是,望着张广海,老王摇头晃脑的说道:“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去重视除夕的?也就是那些商家了,巴不得多来几个七夕节好冲一冲销量。比起七夕,西边情人节那一套才吃香呢,每个月十四号都有一次,多便利。”

“不一样,那是生意,不是文化。”张广海叹了口气:“诗词协会甭管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有五六年没有拿得出手的力作了。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古诗词就真的名存实亡了!”

闻言,老王也是点了点头,但眉宇间也是多出了些许忧愁:

“还说呢……本来现代诗有点起色了,谁知道那帮子家伙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连屎尿屁都呈上桌案……”

闻言,张广海也是低头叹气,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更专注的安排七夕诗会的座位安排。

七夕诗会在炎国古代可是盛事之中的盛事。

香桥会,种生求子,七夕观星,祈求姻缘,拜魁星,染指甲……而七夕诗会更是会邀请各大省市的文人墨客欢聚一堂,同享七夕之美,顺便还能觅得良缘,相守一生。

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降级,爱与不爱在商家的营销下与礼物的价格直线挂钩,连带着七夕诗会这种文人墨客的盛举,也都逐渐为人遗忘。

也不能怪他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的欣赏一首妙诗了。有那功夫,不如跟喜欢的姑娘去KTV唱一首浪漫的情歌,然后酒吧夜店一条龙。

以及更重要的……

“依旧好些年没有出过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诗了!!”

老王无奈的说道:“那个李流年说得好呀。以前车马太慢,书信太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现在这时代实在是太快了,爱情都变成了相逢一炮泯恩仇。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写出感情至深的诗词,可不比摘下一颗星星容易!”

闻言,张广海只是苦涩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思考究竟应该让李流年坐在哪里……

张广海的本心是想让李流年坐在前排几列的,但仅凭一手生如夏花之绚烂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毕竟,现在的诗词协会可不只是看文采,还要看资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二十五六的年轻人,坐在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头身边,难免引人非议。

有些沉闷。

注意到了张广海的难处,老王也是耸了耸肩膀,然后打开摇椅坐在一旁,拿起遥控器干脆的启动平板说道:“不说这个了,来,看看这小家伙又有什么耳目一新的作品~”

自从听到了生如夏花后,老王就很注意李流年这个年轻人,期待着他能不能拿出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第二期播出的时候老王是有些失望的,因为主题是校园的缘故,老王并没能得到令人心生触动的新作品。唯一令老王感到放松的就是歌还不错,值回票价。

当初自己在学校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来着,嘿嘿~

这一期的主题是愁与苦,老王也是颇感趣味——他还是很好奇这个天才少年,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愁苦的。

毕竟,愁苦这东西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强说自己愁苦,那丢的脸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么想着,老王直接将进度条扯到了李流年登场的时候。

结果,正菜还没上呢,老王就忍不住的一乐。

屏幕中,李流年一脸不屑的说道:“丑人多作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