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文学试(1 / 3)

等到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江晓渔终于长呼了一口气。等待果然让人煎熬。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离开,青玄国大考虽然不像前世华夏历史上明清的科举那么变态,动不动连考两三天。

但是三场考试也是一旦开场,就不得离开考试区域。

每两场考试之间,会留有一到两个时辰的时间,用来让考生休息和吃饭。顺便调整一下状态。

这间教室的监考官在收到江晓渔卷子时,看着那干净整洁的卷面,不由的多看了眼江晓渔。

他可记得,巡考官之前来的时候,和江晓渔还聊了几句。而且别人不知道,他却认得清楚,那巡考官就是此次明州大考的大主考官———文相。

“怎么样晓渔?考的如何?”几位监考官前脚刚带着封好的试卷离开教室,高以明就跑了过来。

“你和那位巡考官认识吗?”

教室就那么大,不过二十来个考生而已,江晓渔和那位巡考官的交谈他们也都看在眼里了。

“还行,那位大人之前路过我家食铺,那时候简单交谈过一番。只是没想到这么巧,他竟然还是巡考官。”

江晓渔没有告诉高以明那位巡考官姓文。毕竟这个姓氏队伍此次明州大考来说,有些敏感了。

“也是,你向来精于数算,早年我们还好奇你为何不选修地理类呢!”关于江晓渔精于数算的事,在他们那个小圈子里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甚至早些年还对此讨论过。

“不说我了,你考的怎么样?”江晓渔一边打开食盒,一边说道。“这次的题难度上来说并不算太难,只是计算量很大。你都答完了吧?”

差不多是从早上八点开始的考试,直到正晌午约摸十二点左右结束。

他们早上还要早起排队接受检查。是以此时早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高以明也把自己的食盒拎了过来,就在江晓渔的桌子上,两人边吃边聊。

“我也还行吧!对你来说不算太难,我的话就有不小的难度了。作倒是作完了,就是不知道正确率如何。”

高以明咬了一口自己带来的馅饼,嘴里还含了一口水,说话的时候叽里咕噜的。江晓渔根本听不清。

不过也没在意。他知道高以明的水平,只要正常发挥,拿个中上等分数还是不难的。

青玄国考试使用的虽然也是百分制。但是同样还会划出上中下几个阶梯等级。

例如六十分至八十五分为中等,八十五至一百便是上等。不够六十分的则都是下等。

而每个等阶之中也会细分成上中下三品,不过这却都是私下里的说法。明面上依然只有上中下三等。

吃完饭后,两人趴在桌子上睡了会儿。没办法,下午和晚上的文学试与通史试才是大考分数的大头。

尤其是文学试的分数,会占最后总分的四成半。通史试也有三成半的占比。

许多人都骂过大考这三场的顺序。但是真要把算数放到晚上。

已经答了一天连考两门。大多数人都头昏脑胀的。能做好算数才有鬼了。

要是再出现连加减法都算不好的情况。那乐子可就大了。

下午开考时间是两点半,也就是未时末。江晓渔还是习惯用二十四小时来计算时间。他觉得这样可能更精确些。

还是早上的那三位监考官。在展示了试卷未启封前的火漆后,随着开考的钟声响起,便开始分发试卷。

江晓渔有个习惯,就是每回考试拿到试卷后,并不急着填写卷头。而是会先大概浏览一遍试题后,再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先做什么题。

文学试的试卷就不像上午算数踢一样简单了。

三十分的基础经义默写题。就是那种出前一句对后一句,并注明出处。

还有换汤不换药的某某书中,有一篇描写了什么什么的文章。其中一段话表达了作者如何如何的心理。然后让你写出那段话。这个难度相较前者就提升了许多。

不过这些还都属于基础题范畴,江晓渔一般是留到最后才答。

而除了这样的基础题外,还会出两到三篇的文章。然后让考生心目中角度解读其中的深意,这会占到二十分的分值。也是一个拉开差距的坎。

今年的这种题只有两道,那就是说明这一关的差距将会变得更大了。

再下来是两篇命题诗词。一共十五分。五道对联五分。最后也就是最大头的地方了。

作文。

江晓渔看着给出的材料不由得脸色一变。

“论读书人对天下格局的改变!”

这样的作文主题,绝对是文相公插手后的结果。甚至此时江晓渔也确认了,那个老者就是文相。

按照从前的习惯,江晓渔会先写作文。然后是文章释义。

但今天,江晓渔选择先从文章释义题开始。

关于作文的内容,他还需要时间好好考虑一下。

该说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