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番外4(if线)(5 / 6)

身旁的男人倒是睡的猪似的香,邵宜年转头一瞧,来了气,抬脚就蹬了他一下。

陈栓子虽是睡的熟,可警觉的也迅速,一下子就给他把腿抱住了,凑过来,跟只大狗似的,迷迷糊糊的黏糊,“咋了媳妇儿,还不睡。”

邵宜年翻了个身,朝着他道,“想事情呢。”

“啥事儿?说出来哥也听听。”

邵宜年现在是一听“哥”这个字就浑身难受,掐了一下陈栓子胳膊上的肌肉,听男人哼了声,这才心里舒服了,跟他道:“今天,小幺管你们村里一个小子叫哥呢,还笑的可欢。”

陈栓子也霎时没了困意,睁开眼,默默的听媳妇儿讲。

“哪家的?”他问。

“梁家的,说是叫……”邵宜年想了想,“叫梁川的。”

“是不是个头生的高高的,眼睛狭长那个?”

“哎?就是他。”邵宜年道,“你也认识?”

陈栓子点点头,“头天见过。”说着,就沉吟了会儿,低声道:“这小子,我估摸着应当也是——”

说来也是奇。像是这种人,应当是一百个里头都不见得有一个的。

当年陈栓子被征走,在军营里,就没见过同乡。

邵宜年没听自家男人在说啥,脑子里面还想着陈小幺冲人家笑成一朵花儿的模样,忍不住叨叨,“你说小幺这才多大啊?我跟他这么大点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呢,看见男的只觉得烦,更别提这种乡下野小子了。”

“乡下野小子怎么了?”陈栓子回过神来,搂着媳妇儿的腰,嘿嘿的直笑,“我不也是这村里出去的。”

“……我不是这意思,你知道我在说什么。”邵宜年半嗔着瞪了陈栓子一眼,“不管,咱们小幺可要最好的。”

陈栓子点点头,对这个倒是无比的赞同,“那是自然。”

小幺去年刚来了一回“热症”,当天晚上,就请太医瞧过。太医来了之后,一把脉,就已然断定,小幺成了“地元”。

像是“地元”这种体质的人,本就与常人不同,需得同“天元”结合,那热症才会有所缓解。

而且小幺心智又较一般人单纯上不少,这就决定了他未来的夫婿,一定得是个一心一意只为着他好的。

不然,无论是陈栓子,还是邵宜年,都不会放心把小幺交给人家。

世家子弟里虽是有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天元,像是江家的江尧,还有许家的二公子,都是文韬武略,又都对小幺有好感。

可为人父母就是这样,总觉得全天下最好的都配不上自家珍宝。

-

一家三口在上巧村住完了一个中秋,便要启程回京了。

村里的人都还没过那股新鲜劲儿。

走的那日,那马车又在村头停着等,陈栓子在下头跟一帮乡亲们告别,陈小幺同阿爹一块儿坐在马车上。

两边都开了窗,陈小幺就把脑袋朝着另一边的窗户,一言不发的看着外头。

邵宜年探头,左瞧瞧儿子脸蛋,右瞧瞧儿子脸蛋。最后拍拍他肩,递给他一把糖花生。

陈小幺摇摇头,不接。

邵宜年笑了声,捏了颗凑到他鼻子前头,“真不吃?你阿奶特意给你炒的,昨儿不是还挺喜欢么?”

陈小幺最爱吃甜的,他嗅到那个甜甜的味道,又有点心动了,伸手接过来。

在京里的时候,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凤音楼的糕点出了新样式,家里的采买总是最先的就买了回来给小主子尝尝鲜。

陈小幺瞅着手里这把花生,只觉得心里闷闷的,一直到马车都开始动了,他仍是握着,一颗都没吃。

马车慢慢的出了村,离那个小村庄越来越远,马上就要瞧不见了。

陈小幺是知道的,京城离这里远,来一趟可不容易,要走好久。自己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

上巧村他好喜欢,这里有阿爷、阿奶,糖花生也好吃,还有、还有……

陈小幺忽然想到什么似的,把帘子一掀,小身体就探了出去,着急的四处看。

忽的,他转过身来,急急的扯着邵宜年的袖子,“阿爹、阿爹,你让车停一下好不好?”

邵宜年都怕他栽到外头去,一边赶忙的吩咐马车停了,一边问:“你要做啥?”

陈小幺半点儿没理会阿爹,就掀开车帘往下跳,径直往前头不远处那茶棚子那跑去。

那茶棚子大约是刚开没多久,盖着白布的大木桶里热气腾腾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木桶前站着一个人,正低头往里瞧。

陈小幺跑的飞快,就像迟一步,那人就会飞走似的。几步跑到了那人身后,喘着气站定了。

虽只是一个背影,但陈小幺就是认出了这人。

梁川前两天去了趟镇上,把打来的山货卖了,如今兜里有些碎银。回村的时候,他看见这茶棚子,想到里头有烤饼和豆花儿卖,就想捎两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