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张嘴结舌,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突然马车狠狠一晃,李公公张口喝道。
“老东,你这老汉怎么驾车的,也不怕少爷受惊?”
车外,充当车夫的带刀舍人东方盛沉声说道。
“少爷,李管事,这里有点不对劲!”
马车内的两颗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
东方盛办事素来妥帖,是什么情况,连他都觉得不对劲了!
据说北疆省匪患严重,该不会是遇上土匪了吧?
“你去看看。”
嘉和帝看着李公公,向外努了努头,示意李公公出去。
李公公心里打鼓,不情不愿的撩起帘子,低头钻了出去。
片刻后,他的声音也在外面响起。
“少爷,您亲自看看吧。”
门帘被李公公撩起来,他的脸上挂满了震惊之色。
嘉和帝便起身钻了出去。
饶是他贵为一国之君,也不禁为之呼吸一滞,竟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致!
宽阔的大运河波涛磷磷,几艘装货的大船正扬着帆缓缓行驶。
运河堤坝全是由石头垒筑!
沿河运河,是一条足够八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宽阔大道。
这大道用不知名的黑色材质铺就,在阳光下闪耀着莫名的光芒。
最关键的是,这条路是他从未见过的平整笔直!怕是连宫里的金砖地面也不及这路面平整!
与崎岖不平的官道相比,简直不似人间景象。
大道中间有约莫一丈宽的花台,种上了各类花草树木,用以分隔往来车辆。
道路上用白色油漆涂了虚线,把来往道路画成各四条车道,马车在各自道路上呼啸疾驰,互不打扰,井然有序!
道路两边也各有三丈宽的花台,绿油油的草地一眼望不见尽头,各类花卉草木点缀其上。
道路和花台之间甚至以石方相隔,极尽华美之能事!
河对岸种满了金灿灿的麦子,正随着微风激起一道道麦浪。
几只白鹭在河面上轻灵飞过,脚掌在水面勾勒出一道道曼妙的弧度。
“这...这莫不是到了仙境?”李公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但他感觉大受震撼,喃喃自语道。
马车仍在继续前进,端的是平稳无比。
“迎宾大道”公子哥看着道路旁的一面碑念到。
这面碑的旁边竖着另一面碑,其上书“长乐界”。
“老李,这里就是长乐县?”公子哥问道。
李公公沉浸在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中,如果不是文化有限,甚至有吟诗一首的冲动,听见少爷的问话,忙回道。
“少爷,应该就是了。”
“是何人在长乐主政?”公子的话语中透着森冷。
李公公不明所以,这县令将辖区治理的如此繁荣,为何陛下似乎不甚高兴?他翻了翻手中的册子,不禁双眸一亮。
“少爷,长乐县令竟是当朝最年轻的进士令现怀!”
“令现怀?”公子缓缓点头。
他想起来了,令现怀是嘉和12年进士,也是本朝最年轻的进士,中进士时年仅15岁!
嘉和13年,长乐县发大水。
当时的县令吞没救济粮被抄家后,竟无人愿意来这山穷水恶之地任职。
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令现怀主动请缨,于是外放了县令。
“这哪里像遭了水患的样子?莫不是把龙宫给冲上了岸?取道长乐县,速速出发!”
嘉和帝没有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
所谓当家才知油米贵,他深知这样的景致需要多少银两来支撑!
这路修得,简直比他的御花园还要漂亮!
没想到,这令现怀年纪轻轻,居然如此好大喜功,胆敢行此劳民伤财之举。
可怜我长乐百姓,前些年刚遭了天灾,紧接着又遭人祸,是朕之过啊!
想到长乐百姓民不聊生,背井离乡,公子的眼角,不禁闪过一颗晶莹的泪花。
泪花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马车全速前进,很快就来到一座雄城之前。
嘉和帝站在城门前,仰头向上看去,城门上书“长乐县”三个大字。
他心头震撼非常,心头闪过一个念头。
“要不还是迁都吧?”
不怪嘉和帝产生这种奇怪的想法,实在是这城墙过于雄伟。
无论高度还是宽度,长乐县城墙都远胜国都顺天的城墙!
而且城墙材质十分奇怪,表面虽然有些许颗粒感,整面墙却没有任何接缝!
仿佛是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虽然大安的国策是鼓励各县自主筹措资金修缮城墙,用以抵抗南蛮北蛮。
北疆行省因为民风剽悍,匪患严重,更是注重县府城墙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