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大学大礼堂,今天的朝会格外的漫长。
户部尚书孙待学疾声高呼。
“各位大人,请尽快决策吧,救灾如救火,咱们耽误得起,百姓耽误不起啊!”
杨首辅眉头紧蹙,不死心的问。
“户部真就拿不出十万两银子?”
“陛下,今年财政确实很紧张,虽然税收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各行省、各府州自行截留的税银也更多了,进入国库的银两实际是减少的。”
嘉和帝听了这话,一阵气闷,怒道。
“截留税银?好大的胆子!给朕把这些贪官抓起来!”
孙尚书解释道。
“陛下息怒,他们截留银两符合咱们国策。”
“陛下,多年前咱们为了鼓励各地修建道路,曾出过一条政策。”
“地方官凡修路百里者,外察考核之时,考评进半级,修路费用可从税银中部分抵扣。”
“但是因为道路质量的问题,很多官员反而因此受到处罚,慢慢的除了官道维护,就没人修路了。”
“但从前去年起,各地突然多出许多施工队伍,到处承接道路施工,承诺道路质量不达标全额退款。”
“各地官员为了政绩,纷纷截留税银修路,据我所知,那些施工队修的就是长乐县这种路——柏油路。”
嘉和帝心中暗笑。
这套路,不用想他也知道是谁干的。
“这就导致今年收上来的税银大大缩水,不过明年开始,全国道路交通系统会有很大升级,想必会刺激经济发展。”
杨首辅干咳一声,打断了滔滔不绝的孙尚书。
“孙尚书,言归正传,十万两救灾银有没有可能挪出来?”
孙尚书的头摇成了拨浪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真是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
方嘉实叹口气说道。
“为今之计,只有两个办法。”
他一边说一边抬眼看了嘉和帝一眼,这让嘉和帝有了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老丞相用平淡的语气继续说道。
“按照惯例,天灾人祸之时,凡国库无力赈灾,可走皇家内帑.....”
嘉和帝心中大怒,但好歹维持了帝王的体面,找借口说道。
“内帑也无银两啊,诸位爱卿之前举京北巡,用的是哪的银子都忘了吗?”
想起骗太子答应内帑出资北巡的事,诸公都有些脸红。
方嘉实到底是久经官场,些许小事丝毫不能伤他面皮分毫,继续说道。
“臣听说,前段时间内帑进账了一大笔现银.....”
嘉和帝顿时呆若木鸡,是谁?走漏了风声!
令现怀刚拿了十万两盐场的分红过来,就被这些个豺狼惦记上了?
他讷讷的说。
“咳,想必是有什么误会,方爱卿不妨说说第二个办法。”
“其二,便是立刻回京,动员世家、乡绅捐钱捐粮。”
一听到回京两个字,一直打瞌睡的庞都督来了精神,立刻附和。
“回京回京,京里那帮子人有钱的很,让他们一人凑点,十万两银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嘉和帝顿时有些兴致缺缺,刚消停没几天,怎么又把回京这事儿提出来了?
不回吧,要赈灾想必内帑是保不住了。
回吧,自己的研究课题怎么办?
上次完成了机床研究,直接奖励了三年寿命!这次这玩意弄出来,还不得奖励个五年八年的?
他舍不得走啊,突然,嘉和帝灵机一动。
“诸位爱卿,我们何不就在长乐县募集善款?”
卫国公暗自嗤笑,长乐县贫困县摘帽才几年呐?自己人喂饱了吗,还有余力募捐?
他们这批京官初到长乐的时候,也是被这里的气派豪奢吓了一跳。
后来打听了才发现,高楼大厦什么的,也就看着唬人,造价并不高。
比较起来,还没有用料讲究些的大院子造价高。
“陛下,长乐县摆脱饥荒都不太久,怕是没有余力助朝廷赈灾啊。”
卫国公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可。
财富,是要靠积累的,京中那些个世家、乡绅,都是祖祖辈辈,经历了数百年积累才有如今声势。
一个发迹不过区区两三年的长乐县,凭什么跟他们比?
众官员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阵子,大致都认为长乐县外强中干,顶不了什么事,建议趁天气好赶紧回京,不要耽误了赈灾。
虽然听众官员说的有几分道理,但嘉和帝还是不想就这么离开,于是说道。
“今日且发皇榜,向长乐百姓、商家募集善款,用于赈灾,灾后立有德碑,捐银超百两者,碑上留名,入县志!”
“三日后,若未能筹得善款,再行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