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山顶洞人(1 / 2)

陈家骐说的是一个没有办法绕过去的事实。

八零年,香港这边的电子厂服装厂这个厂那个厂的,其实都是杂乱的小工坊,作坊,和我们心目中的工厂有着巨大的落差那种。

没有正儿八经的厂址厂房,也没有什么高尖设备,一切都是靠人,靠从内地用各种手段跑过来的想发财的那些人的双手来创造价值。可以理解为血汗工厂。

就是这些小工坊,在拥挤杂乱的环境中,生产着计算机(零件),电视机,电子表,电风扇,高级时装,然后出口欧美,进入内地成为高档货。

靠的就是低价,用廉价劳动力的密集输出换取价值。如果按照现在的消防安全标准来查验,就没有一个能过关的,比富士康还狠。

六七十年代怀着发财的梦想跑过去的那些内地人,大部分都在这样的工厂里实现着梦想。

他们居住在棺材屋,天台屋,劏房和笼屋里,活的像一只老鼠,理想和梦想早就已经破碎的连点渣都不剩,现在想的只是明天的早饭和下个月的房租。

这些人,根本就负担不起每天往返二十公里的交通费用。

“我的想法是工厂班车,每天早晚往返一次,”陈家骐看了看老六:“其实班车的费用也不会很高,而且可以大家公摊一下。”

老六摇了摇头。以香港这会儿的交通状况,哪怕是班车,每天早晚估计也得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而且也做不到接送每个人,只能固定几个点,然后大家还要花时间往那里赶。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工人还要拿出来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赶路,来赶工厂的班车。太辛苦了。

陈家骐以为老六是不同意,毕竟班车也是一笔不算小的开支,买车,司机,油料钱,各种其他费用等等,不由得就有些失望。

他这个失望和下面工人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提出来搞接送班车也不全是因为看工人可怜。也不能说一点这个原因没有,不过主要的还是为了体现大公司的派头。

办公楼,行政车,班车,高档工装,员工餐,等等等等,攀比无处不在,这也是员工凝聚力,对公司的认同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为总经理,陈家骐自然是希望自己公司方方面面都能是最好的,出去走路都能扬着头。所以一看老六不答应,自然就有些失落。

“把图纸拿过来。”老六敲了敲桌子,要沙田厂区的图纸。

陈家骐把沙田厂区的图纸找了出来,放到老六面前,老六看了看,拿过笔在图纸厂区的北面勾了一下:“这里,这一排,还有这里。

全部建成住宅,全部用来做职员的宿舍。”老六敲了敲笔:“全部搞成……五百五十尺,三房一厨一卫,要有阳台。厂区和宿舍区的绿化要认真搞一下。”

五百五十尺差不多就是五十一个平方,这在香港已经算是大户型了,人家三十六平就能搞出来三室一厅,公租屋一般只有十几二十个平方,也是住一家人。

这会儿在厂区对面正在建设中那个,恒基兆业,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和长江实业合伙干的沙田第一城,主力户型就是三百九十五尺。三十六个平方(包含公摊)。

还别感觉小,在香港能住上三十六平方的房子,已经算是人上人了,绝对是幸福生活和个人能力的标示。超过六十平的房子就叫豪宅了,那真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老板你说真唧?”

“不是真的还逗你玩啊?马上开始搞吧,告诉下面所有职员,只要认真工作,人人都有屋住,有钱花,东魁绝不是吸血鬼,保证对得住大家的努力。

另外,你叫人去,把鸭脷洲发租的土地都租下来,我们在那里打造一个大型临海私人屋苑,公司的高层中层,有功绩的职员以后都住到那边去。

那边要搞大一些,从六百五十尺到一千六百尺,建好以后你们几个都迁过去。

岛上学校,超市,商业,公园,滨海步道,码头,会所,浴室,游泳中心,康乐中心,餐厅,图书馆,运动中心,等等,都要有。再搞一个工贸中心。”

“会不会有些太夸张?”

“不夸张,哪里夸张?以后等我们商场超市便利店全部开起来,你想一想会有多少职员。”

“可是,这样子的话,港府不一定会同意把土地承租给我们。”

“你不说嘛,我们就是买地建楼,搞大屋苑。搞了我卖给谁还要港府批准吗?是不是?

你去找交通署,鸭脷洲只有一座单桥,交通不便利嘛,一但出车祸或者什么状况就会塞车中断,如果土地署把发租土地租给我们,我们可以捐一座桥出来。”

这会儿鸭脷洲只建了一座单线桥,是鸭脷洲岛出入的唯一通道,确实像老六说的那样,经常塞车。后来港府多少次想再修建一座大桥,增加一个出口,都被李嘉成拒绝了。

而且李嘉成拒绝的可不是这一座桥,而是很多大桥,硬生生把港珠澳和蛇口湾等大桥往后推延了二三十年,就是因为担心影响他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