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18路诸侯起兵讨董(1 / 2)

公元190年,即初平元年

正月

袁绍发布天下群雄召集令,号召天下群雄共同起兵讨董,总共18路诸侯。

他们分别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郡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乔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北海太守孔融;

广陵太守张超;

北平太守公孙瓒;

上党太守张扬;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骁骑校尉曹操;

西凉太守马腾;

徐州刺史陶谦;

18路诸侯同时起兵,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

冀州牧韩馥负责供应粮草;后将军袁术掌管粮草调配;

北平太守公孙瓒为河内联军先锋;

骁骑校尉曹操、陈留太守张邈为酸枣联军先锋;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为鲁阳联军先锋;

陈良从常山起兵,全部兵力约有一万多人。

陈良只带了六千兵马,龙骑整编队全部在编,约有一千多人,赵云为主骑。

其余四千多人全部留守常山,以防山匪浑水摸鱼,趁机报复。

陈良与刘备一起,算作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属于冀州人马。

讨董联军分三路向洛阳进发。

河内(豫北)联军为冀州人马;

酸枣(河南延津)联军为兖州,豫州人马;

鲁阳(今平顶山附近)联军为荆州人马;

......

洛阳

太师府议事堂

“报!!!启禀太师,渤海太守袁绍发布天下群雄令,已经集结18路诸侯共同进攻洛阳,现在分兵三路朝洛阳奔来。”

“什么?!”

董卓激动的从两个美人怀里坐起身,显然他对于这个消息颇感到震惊。

“高顺说的都是真的......”

董卓在心里暗暗感到不好。

他稍稍坐正,随后看向站在下面的李儒。

他问道:“文优,有何破敌之策?”

李儒思索片刻,便有了主意,他道:“洛阳地势平坦,四通八达,近乎无险可守,难以抵挡十八路诸侯联军,不如......”

董卓一听便来了兴趣,他问道:“不如什么?文优尽管畅所欲言,孤赦你无罪!”

李儒一听,便知此事有戏,他回道:“太师的兵马位于凉州、并州,洛阳遥远,无法及时赶来支援,洛阳此地虽有兵马数十万,但大都并非太师亲兵,太师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迁都长安......”

李儒知道迁都这件事绝非易事,搞不好容易遗臭万年,故而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迁都长安?”

董卓对于这个建议颇有些震惊,不过这的确是他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李儒见此事有戏,继续补充道:“从地理位置上看,长安地处偏西,位于内地和边疆的交界处,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坐镇长安,进可攻,退可守,又靠近并、凉二州,正是太师您的地盘;从正统上来说,长安乃当年汉高祖皇帝定下的祖宗之地,太师不辞辛苦,携献帝到长安认祖归宗,追随高祖遗志,此乃大道正道!”

董卓听后,觉得分析的一点不错。

他点了点头,表示对李儒的认可,随后又思索着如何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李儒看穿了董卓的心思,他谦虚的作揖道:“太师,远水解不了近渴,目下洛阳仍有兵马数十万,可挑选三员大将,率领精兵强将对抗这三路兵马。”

董卓思索片刻,不知该派谁前去是好。

便问道:“文优,你看谁能领兵?”

李儒早已经给董卓算的明明白白,只需要他董卓点个头即可。

李儒作揖道:“目下来看,可令都督华雄领兵马两万人对抗河内联军;中郎将董越领兵马一万五千人对抗酸枣联军;中郎将徐荣领两万兵马对抗鲁阳联军,飞将奉先掩护太师撤退长安。”

李儒的计策着实令董卓大开眼界,如此缜密的安排,不可不令董卓称快。

他赞叹道:“如此甚好,有文优在,则无忧也!就这么办!”

“诺!”

听完李儒的建议,董卓心情大好,搂着身旁两个美人大笑起来。

华雄、董越、徐荣三人接到命令,随即点齐兵马朝各自预定的位置前进。

董卓又令李儒带兵马以保卫洛阳为名敲诈洛阳富户,积累巨额财宝。

......

十日后

河内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