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太子成亲,天下免税一年。
民间的百姓都很高兴,恨不得太子能多成亲几回。听到这话,太子哭笑不得,他多成几次亲,那可不是好事,太子妃好生生的,他怎么可能再成亲呢?
虽然成亲才几日,但他感受到太子妃是个不错的姑娘。他希望可以和她一起白首偕老,享受天伦之乐。
太子成亲后,便意味着正式成为大人。康熙放心的将大半朝政交给他,自个多了些时光消遣养生。
七月份,康熙出宫,北上巡察。
畅春园里的京西稻已经成熟了,不知道关外那边成熟了没?产量会不会减少?
京西稻,便是他给仙稻重新取的名字。
蓁蓁和小阿哥们还从未到过北方,不曾见过真正的家乡,是以这一回康熙北巡,也将这几人一齐带上了。
如今还是三伏天,京城里闷热难耐,但一出关,天气就凉爽不少,京城里穿纱衣都觉得热,在这边得穿单衣,早晚时分,甚至需要穿两件。真是神奇的气候。
北巡的第一个站是旧都盛京,这里有太组、太宗皇帝的陵寝,还有历代先祖的陵寝,众人自然要去拜祭的。
随后才是去田里查看稻子的收成。
接待康熙的官员很兴奋,他从未想到这片土地上居然也能种稻子,尽管这些稻子跟江南的比起来,显得很瘦弱、稻穗儿很少,但他依旧两眼泛光,满脸通红。
这地儿的老百姓能吃上自个种的大米饭了呀!多一种粮食,就多一分存活的希望。
他虽不是关外的人,但身为父母官,在此地任职三四年了,对这方百姓也是有感情的,希望他们日子能越来越好。
康熙对巡视的结果很满意,京西稻能在这里挂穗成熟,虽不如关内产量高,但这毕竟是第一年,以后肯定会越种越好的。
至少,如今的关外是可以种稻谷的,这一点就是极大的进步。
这在过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对他,是一个功绩,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实实在在的恩惠。
接待的官员跟田里收割稻子的百姓说,康熙是这京西稻的发现和推广者,百姓们立即跪下真诚道谢,走的时候还有人拉起了横幅、敲起了锣鼓,甚至有人送了自家采摘的菌子和干肉。
康熙虽吃过山珍海味,但还从未受到过百姓这般热情的馈赠,叫人收下了部分,才跟人笑着挥手道别。
都已经到了北边,康熙干脆继续往北走,一直到了边境,瑷珲城。此处是与罗刹国的交界处,最是容易发生摩擦的地方。以往确实多,自从他把施琅调到这,增加了驻防的兵力,罗刹人便不敢再来犯。
但他不敢放松警惕,仍是心存戒备。准噶尔在西北能发展得那么好,就是少不了这些罗刹人的煽动。
他去慰问了驻防的将士,检阅了他们的战斗力,又给了诸多赏赐,这才离开。
从关外回到京城时,已经是九月尾了。
康熙才从北边回来,身心俱疲,遂将木兰秋狝的事儿交给太子主持。
等太子从木兰围场回来时,已经是十一月初,宫里又要准备过年了。
除夕晚宴上,倒是得了两个好消息,太子妃和大福晋都有了身孕。
过完年,康熙打算南巡,这一回要南下到浙江福建等省份。
台湾收回来好几年了,他还没去看过,听塞林说那边发展得很不错,他打算亲自去看看。
但这个打算落空了,二月中旬,准噶尔与土谢图部落发生冲突,不久后矛盾升级扩大,继续东进骚扰其它部落。
康熙立即裕亲王领兵增援喀尔喀蒙古各部,却没想到裕亲王轻敌,中了噶尔丹的圈套,连连败退,一度逼近乌兰布通。那是内属蒙古的领地,倘若继续南下,便是盛京!
准噶尔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康熙终于坐不住,将国事托付给太子,决定御驾亲征。
谁都没能劝住他,他领了五万将士出发,随行的还有大阿哥胤禔。而准噶尔首领噶尔丹收到康熙亲征的消息,亦在召集大军逼近。
康熙和裕亲王会合后,开始分析形式和双方利弊。
准噶尔的士兵都十分擅长骑射,并且还有骆驼大军,骆驼大军结成的驼阵,更是令人头疼不已。高大的骆驼跪卧在地,背上背着木箱子,用湿毯子盖在上面连成一排形成一道防线,作战灵活,防守性极强。
裕亲王之前就是败在这驼阵上。
康熙研究后,决定用火铳、大炮,集中火力攻打骆驼,最终破了这驼阵。受惊的骆驼四处逃散,慌乱间将无数准噶尔士兵踩伤,康熙便率人攻入,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噶尔丹被生擒。
康熙还未想好怎么处理准噶尔。若是杀了噶尔丹,噶尔丹的儿子兄弟都能继承汗位,甚至可能打着为噶尔丹复仇的名义,再起战事。但若是将噶尔丹送回去,此人野心勃勃,后患无穷。
他正为难时,底下人汇报,说噶尔丹想在自尽面前见他一面。
自尽?
康熙挑眉,噶尔丹可不像是会自尽的人。
“带他进来。”
不一会儿,被铁链锁着四肢的噶尔丹进了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