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包青天文里求原谅(二十九)(1 / 2)

豫乐心中乐翻天了,李婉终于原谅她了,不是,终于原谅刘玉娥了,太好了。

经过一番畅谈,话说开后,俩人的感情更好了。

准备次日就进宫。

老住持也觐见到赵恒,向他禀报皇后和太子离寺的事情,赵恒一听觉得奇异,皇后一向稳重端庄,怎么会做出携太子出走的事,其中定有原因。

老住持又拿出那本他宝贝的不行的佛书,交给赵恒,示意他快看,看完了自己好收走,这可是上书,陛下什么也不懂,可不能留在宫里。

果然,赵恒翻了几页就不看了,老住持赶紧珍重的把收起来,看他的样子,赵恒好笑的说:

“朕还会贪了你的书不成?”

老住持骄傲一笑:

“这可不是普通的佛书,这是上古先师的珍品,可以成佛的!”

赵恒很是无语,这老和尚莫不是魔怔了吧!

老住持又说皇后娘娘一定是得到了大造化,才能得此佛书,此番和太子游历也未尝不是好事,还请陛下不要过多忧思。

赵恒心里想,朕是思念老婆儿子,你这个出家人是不会懂的。

他看了看胡子白花花的老和尚,到底没有说出来,让他回去了,老住持立刻捧着书,乐呵呵的飞奔出了皇宫,直接回到自己的禅房,继续参佛去了。

赵恒随即召见御林军,让他们在京城四处暗访皇后和太子的踪迹,他想着,皇后作为名门贵女,是不可能去远处的。

谁知没到中午,御林军总领就来报,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已经在宫外不远处的品尚茶庄等候皇帝,请皇上出宫,说是有要事禀报。

赵恒奇道:

“皇后可说是何要事?太子可安好?”

御林军首领:

“回陛下,皇后娘娘并没有透露是何事,太子殿下身体安康,皇后娘娘身边还有一位女子和两个孩童,女子二十多岁,两个孩童分别是一个女孩,三岁左右,另一个是七八岁的男童。”

赵恒思忖片刻,大手一挥:

“出宫!”

他并不认为刘玉娥会谋害他,但是君王的护卫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时刻有人守护他的安危。

赵恒微服出宫,来到了宫外不远处的品尚茶庄,这离皇宫太近了,赵恒一点也没有微服私访的快意,仿佛没离开皇宫似的。

品尚茶庄的老板正是赵恒的叔叔赵炳,赵炳一生没什么追求,就只喜欢喝茶、品茶。

年轻时,兄弟们争皇位争的头破血流,他倒好,远远的跑到武夷山上种茶了,老皇帝临终前才匆匆赶回去见了最后一面。

赵恒的亲爹称帝后,把不忠心的兄弟们都远远放逐,他一看,兄弟们去的都是好地方啊,都是生产茶叶的好地方,于是上折子请皇帝也把他流放,最好放到那个大山旮瘩里,方便他研究茶叶。

老皇帝气得不行,好不容易有个不争权的,怎么能让他轻易离开,于是好说歹说,答应在皇宫外给他一个大庄子,方便他养茶树,也不耽搁他为朝廷为皇帝办事。

赵恒对这个叔叔也是很尊敬的,平时也有往来,也算熟悉。

到了茶庄门口,没有让太监禀报,赵恒径直走了进去,拐过几道弯,穿过株株茶树,他远远的看到花厅里坐着几个人,还有几个小孩子在嬉闹。

赵炳正坐在首位,低头看一本书看得入迷,连赵恒来了都不知道,这书正是豫乐用积分给他换的《茶经》,赵炳如获至宝,要不是还得招待皇后娘娘和她的贵客,他早拿着书跑了,好歹人家给了他宝贝书,说什么也不能怠慢。

豫乐和李婉端坐下首,李婉还是面纱遮面,只露出一双美目,小太子赵祯则是拉着小玄珠和范荣华,给他们介绍院中的树木花植。

赵炳的管家是个老太监,见到赵恒忙跪地尖着嗓子喊:

“参见皇上。”

这一下,众人都看到赵恒了,赵炳,豫乐和李婉起身行礼,赵祯也跪地喊道:

“儿臣参见父皇!”

赵恒让众人平身后,被赵炳请到了主位,几人落座后,皇帝还没有开口,赵炳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手中的书看了起来,要不是皇帝来了,他的眼睛可不会离开手中的书。

赵恒也不管他,知道这个皇叔行事不与常人,随他去吧。

他看向坐在下首的豫乐,又看看还是蒙着面纱的李婉以及几个小孩子,问豫乐:

“梓童,你与祯儿外出可还好?”

豫乐颔首:

“陛下,臣妾一切安好,臣妾原本在佛祖宝像前诵经,晚上睡觉时忽梦迦叶尊者亲临,说臣妾早年罪恶深重,已经影响到太子的运势,需要到外游历,寻找根因,化解罪过,才能保太子安康,国泰昌顺,所以臣妾遵从迦叶尊者的法旨,外出游历。”

赵恒本来想问豫乐旁边坐着的女子是谁,为何见了皇帝还不取下面纱,按规矩,皇帝是天,任何人都得在天颜面前展现真实的一面,忽听豫乐如此说法,倒是让他一愣,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