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村委会从最开始在村小里借占了个角落,慢慢发展到现在,就终于有了点正规机构的样子了。
霍千里回到办公室,跟江清月交换一个默契而温馨的眼神,坐在位置上,看着这两天梳理的工作内容,琢磨着接下来的事项。
前两天跟郭浩然聊天的时候得知,县里已经在着手准备东江丹参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手续了。
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产品相关技术规范模块的工作也成立了专家组进行紧张的研讨制定。
这个专家组由省市中医药相关机构领导、高校专家、医药公司专家等联合组成,以至于身为专家组重要成员的胡老最近都不怎么在村上,天天在东江县城跟他的小师妹,以及其他专家一起忙活着。
这个事并不是纯粹务虚,除开已经在初冬进行了新一年种植的虎山村三个组,其余被纳入产业园区第一期范围的五个村都没有进行新年的种植。
就是要等到专家组确定好了种植技术规范之后,赶在明年年初的春播进行。
现在各村都在忙着整地、育肥、选种等等,同时还在镇委镇政府的拨款下,组织力量进行碎石路的整修,忙得不可开交。
县里档案文史方面的专家最近也来了一批,正在千符镇各村走访调研,挖掘或者创造性地挖掘东江丹参在本地的各种种植历史。
回头要整理一个东江丹参的历史渊源报告,同样是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内容。
虎山村的村民如今的日子很幸福,早上起来做做广播体操,白天合作社有活儿就去合作社忙一忙,没活儿就忙一下自己家里的事,闲了也不打麻将喝酒,在村委会的文化广场,总有乐子。
村里的卫生情况也已经改善,霍千里跟顾大强一商量,花钱跟村里每户买了一个箩筐,价格很低也就十几二十块钱,但是对村里人来说这就是个费点事儿没成本的手艺活儿,谁也不嫌弃。
实在没那手艺的,就把名额转给会的,中间抽个三五块也开心。
等买了之后,村上就直接将箩筐摆在各家门口,各家的垃圾必须扔到这里面,然后买了三个类似于黄包车样子的手推垃圾车,各组各雇了两个人隔天用独轮车转运到各组的垃圾集中点,从镇上联系了垃圾车,每十天用车拉一趟。
箩筐成本两千三,三辆手推垃圾车一千零八十,六个垃圾清运工每人每月三百五,共计两千一,垃圾车每趟两百,一个月三趟共六百。
平均一个月三千块钱,换来了全村卫生条件大改善。
哦对,还有罚款收入,虽然现在大家意识都警醒了,但是在那些好不容易找到用武之地的老大爷老大妈努力“创收”下,但每个月怎么都还有个百把块收入,成本上还能再省一点。
现在他们还“磨刀霍霍”,准备等着过年返乡的年轻人们回来呢!
一派欣欣向荣之中,虎山村上上下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过明天。
这番气象,把前两天来虎山村故地重游的余大同都惊呆了,转了一圈,第二天就回去了。
不是跑路,是直接回去说服家人收拾行李去了。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中很重要的一件,就是把虎山村小审批下来,接着还有相对漫长的建设和筹备。
哦对,不能叫虎山村小,要叫产业园区小学。
格局要打开,审批才下得来。
这么大一个产业园,弄个员工子女学校,很合理吧?
学校是一件,第二件则是企业选址。
夏晚晴已经同意入股,在文兴医药愿意投资两百万的情况下,饮片厂的孙总也适当降低了自己的投资额,同时压缩了股份,确保包括虎山村村集体在内的政府力量占据绝对话语权。
现在看来,产业园区审批下来应该不成问题,那选址建设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同时,这也就牵出了第三个事情,修路。
从山古镇那边过来的路也应该动工建设了,不然今后大规模建设期的物资运输都是个问题。
哪怕产业园区建不起,就这条路要能修出来,那对虎山村而言也是件大好事。
这么简单一捋,接下来的大事就很清楚了。
另外就还有些小事,比如临近春节的新春活动,治安防范,返乡人员管理等等,那都随便弄吧。
许多时候的焦虑其实就是明知道有许多事,却不知道要做哪些事,更不知道要从哪些事开始。
理清楚了这些事,霍千里心头就轻松了不少。
霍千里看着笔记本上的规划,掏出手机,拨通了镇高官郑强的电话,“喂,领导,在哪儿呢?”
听筒里,郑强的声音传来,“我啊,在你村委会门口。”
“嗯?”
霍千里一愣,然后就听到了一阵汽车马达的轰鸣声。
随着金马村、鸣凤村的碎石路相继弄好,郑书记的桑塔纳2000也终于可以开到虎山村来了。
司机停好车,郑强和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