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初战告捷,各怀心思(2 / 2)

挽唐 巴东五溪蛮 3892 字 2022-12-31

从璟兴奋地站起身来,再次询问这名乘坐快船赶到杭州的令使消息是否属实。

“千真万确,我家团练使已经抵达曹娥棣,暂作休整后便会发兵上虞,与明州诸军共击山越贼!”

令使不卑不亢地叉手行礼,沉声答道。

“好!且容我先禀报令狐刺史再作定夺!”

苏从璟叫了声好,告知顾柯派来的这名令使他要先告诉杭州刺史令狐纁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因为曹确需要坐镇润州脱不开身,本次入越讨贼的主帅——越州招讨使一职便落到了距离越州最近的杭州刺史令狐纁头上。

当然,令狐纁实际上也只是挂个名,真正统领诸军的军事主官仍然是润州镇将苏从璟,但明面上,苏从璟还是需要尊重令狐纁的意见,因为大军的后勤转运主要靠杭州地方供应。

自四月十五从润州发兵南下以来,苏从璟已经在杭州呆了两天。

之所以顿兵不前,是因为杭州各地的土团兵马尚未到位,而后勤辎重亦有小半未曾齐备,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准备万全。

故而苏从璟也没有在听到顾柯攻克曹娥棣后就急冲冲地想进军越州,先前越州官军两次大败的教训他不会再犯。

曹确在临行前反复嘱托他要“戒急用忍”不可操切,所以在本次平叛的全部兵马到齐前,他不会下达越过钱塘江进攻的命令。

......

柳浦渡大营内,两天前率乡里子弟兵马从临安赶到杭州的董真,董昌叔侄望着从苏从璟的牙帐中走出的宁海镇军令使,下意识地开始猜测这人到底跟润州来的镇将说了什么消息。

“莫非是会稽沦陷了?”

董真皱着眉头猜道。

原本在越州镇军中服役的董真董三郎,对浙东观察使王龟还有越州镇将吴承勋等人简直是恨之入骨,下意识地就希望听到贼军攻破会稽,王龟死在会稽城中的消息。

对王龟没什么偏见的董昌年长董真几岁,更显沉稳,观察了好一会儿后才肯定地说道:

“不!你看此人行色颇为轻松,不像是传的噩耗,若我所料不差,应当是传的捷报!听军中诸将军议时所言,没准他便是来替那宁海镇军传信的。”

“宁海镇?便是那个顾柯顾少府?我听说他家和王龟有仇,吴承勋还派人抓了他亲爹,弟妹和许多族人关到越州大牢里。

若是他传来的捷报,确实值得高兴一下。”

董真一听到“宁海镇”三个字,立刻就联想到去年年末时越州城内因为曹从训兵败平水镇而受到牵连的会稽顾氏家族。

据说这家人还有一个儿子顾柯在浙西很受曹司空赏识,浙东观察使王龟投鼠忌器之下也不敢加害顾氏一族。

而柳浦渡大营里的润州镇军也说宁海镇的团练使名叫顾柯,是会稽人氏。

两相结合,董三郎便晓得这位顾柯顾禹巡跟自己肯定会很有共同语言,尤其是在对付王龟这老贼和吴承勋这个庸将上。

想到此处,董真恨不得立马飞到越州去告诉顾柯不要救援会稽,就让王龟这个老儿死在他自己惹出来的民变上。

“看这架势,估计没两天便要发兵渡过钱塘江了,三郎!随我回去点一下人数,莫要临战前才发觉有人当了逃兵!”

正当董真沉浸在王龟暴毙于山越贼军屠刀之下的幻想中时,董昌的一番话顿时打断了他的臆想,让他回到了现实中来。

“来了!”

董真提起步槊,快步跟上了自家叔父。

钱塘江西岸的柳浦渡大营宛如一只雌伏的猛兽,养精蓄锐之后便要猛扑向东岸的越州义军,将其尽数镇压。

......

曹娥棣码头边,宁海镇军的船队此刻已经顺流而上,停泊在了这个曹娥江几条支流纵横交错的河口码头内。

顾柯站在栈桥上,询问前一日往上虞方向侦查的斥候明州援军和山越贼军间的战况如何。

“上虞那边情况如何?”

“望海镇军和埇桥镇军已经围攻上虞快二十日了,还尚未攻破上虞县城,贼首王晟打得很顽强,麾下的贼军实力也很强,始终不愿投降。”

“看来还得我宁海镇军亲自上阵,传我军令!”

“喏!”

“除第五都率三百辅兵防守曹娥棣外,其余各都,全数随某一同乘船前往上虞!”

“谨遵顾使君号令!”

再次聚首的宁海镇军诸将摩拳擦掌,齐声应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