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马都是背部和臀部的伤口,想来那些头颈和胸腹受伤的战马都熬不住挂到架子上了。
“这样耽搁着不行,这些伤马都是枪伤,不似刀伤这般会自己愈合,需想法子把那些弹丸剜出来。虎妞,你一会去和小杨大夫告知一声,今晚辛苦一些把伤马也医治处理好了。肖铁弓,你即刻安排人手搭一个扎实的困马栅栏,把伤马固定好了便于施救”。
肖铁弓应了下来,揿亮手电筒,四向乱晃着光柱,一路小跑的找人去了。
悲催的小杨大夫,人医的活还没干完,兽医的活已经被安排上了。
不过,今后部队的机动和运输问题始终存在,除了依靠畜力之外,轻型部队使用自行车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草原才盛产马匹。实际上,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畜牧业技术的发展,倚靠饲料圈养马匹也是规模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包括战马、驭马、挽马、轻型乘用马等等,只要吃的问题和马种问题解决了,哪怕是中原、江南等地大规模养马也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这里有个数据可以佐证一下,一战时期,法国拥有322万各类马匹,而德国拥有455万,而到了1966年时草原大国蒙古的马匹数量仅在200万左右。
说起养马的事情现在还为时尚早,不过自行车是随手就可以拿出来的,而且以后还有必要大规模的装备直属部队和直辖地的官府百姓,是时候让大家练一练骑自行车的技术了。
孙姝娘在脑海里筛选了一遍,不能选样子货,要能走烂路,能驮载,皮实耐用的,还能爬坡的,第一念头就想起了瑞士的M93军用山地自行车。
这车是26吋的,传统三角结构大梁,7级变速,车前面装有一个轴动发电车灯,车头前面有个货架,大梁下面有个置物包,车后架有两个侧包和一个扎实的货架,必要时还能拖挂一个两轮小货车,最适合现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里把自行车当卡车用的了。
缺点,就是有点小贵。
找了块空地,孙姝娘排出两辆M93,自己先取了一辆,左脚踩在脚蹬子上,推着滑行几步,然后展腿骑了上去,顺好衣裙,加力蹬了起来,在马厩外面小兜了几圈,把旁边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孙姝娘一抓刹车把车停稳,支了左脚点地,指着另一辆山地车问道:
“你们谁去试试?”
这时候跟在孙姝娘身边的人也就虎妞、韩真林和辛党了,还有马夫在旁边看着热闹。
韩真林嘿嘿两声,没敢上去尝试,辛弃疾今年不过16岁,到底是少年心性,又被22岁的师兄党怀英小推了一把顺势走了过去。
试试就试试。
辛弃疾照着孙姝娘的模样,双手把好山地车的车把。
“脚撑,先踢开脚撑”。
辛弃疾尝试了一下踢开了脚撑,然后踩上脚蹬,滑行一下,也想展开右腿跨上去,这没骑过车的人哪里是这么好摆弄的,果然不出所料,也就一两步往前,一头栽在了地上,弄了个狗啃泥。
“哈哈”,看着辛弃疾人没事爬了起来,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要说骑马我不行,要说骑山地车你还得练练”,孙姝娘促狭地说道,然后指着韩真林和党怀英说道:
“你们俩上去左右搀着他”。
又说道:
“辛公子,你先原地跨上山地车,有人搀着就能慢慢学会平衡”。
果然,依着孙姝娘的方法,辛弃疾总算能左歪右扭地往前骑行了。
孙姝娘拍一拍车后架,说道:
“虎妞,来,坐上这个,对,侧着坐,扶住我的腰,坐好了”。
说罢,拨亮车灯,一蹬脚踏,慢慢换上低速挡,一溜烟骑远了,还留下声音:
“我先去先生那儿看看,你们跟着过来”。
叮铃叮铃,叮铃叮铃。一路上但凡到了有几个人的地方,也不管挡没挡住路,孙姝娘都是一路抠响铃铛过去。
虎妞从起初的紧张害怕变得也慢慢适应了,一只手轻揽住孙姝娘的腰肢,一只手朝着路过的人挥手致意,嘚瑟的不行。
路人们看着这新奇的交通工具也惊诧不已。
到了木屋的坡下,孙姝娘停稳山地车,向虎妞问道:
“虎妞,想不想学骑车?”
“想”。毫无疑问。
孙姝娘先兑换出一个配套的两轮小挂车接好,可以增加稳定性,解下大梁挂包,再教了虎妞穿过三角杠的骑法,顺手逮住游手好闲的蒲安臣和那个小中官护住虎妞,让她们自个玩去了。
李清照先前去歇息了一会,补个中午觉,这时早已起来了,孙姝娘陪着她在坡上看着虎妞在下面大呼小叫地骑车遛弯,慢慢地也能让小中官放开护持,自己骑行上一段了。
一会儿,辛弃疾也自己骑着山地车过来了,后面追着韩真林和党怀英,歪歪扭扭的样子,还不会刹车停车,临到山脚又摔下了路边,下面的人乐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