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冬储煤(2 / 3)

意,只是人家能看得上农村的吗?

秦光誉来城里这么久,眼光也高了,想着以后就是城里人,已经看不上生产队那些村姑。

上次来的时候,他和刘媛媛已经照过面,他单方面觉得人姑娘条件不错。

只是他暂时还没有能力,就没有表露出这个意思,只让秦京茹帮着溜缝儿。

起码要转成正式职工,分了房子才有底气。

“妈,你就甭管了,等我明年转正了再说,我们招待所的何师傅都30了还没对象呢,我急啥。”

吴二丫也知道这事,转念一想万一这边不成,有女婿这层关系,还怕找不到媳妇,也就没多说。

吃饭的时候秦淮茹把买煤的事给说了,末了道:“我觉着京茹男人出去的这段时间,咱们两家一起开伙,这样比较省煤。

“特别是到了冬天,姨妈睡的地儿晚上也要生炉子,更应该早做打算。”

吴二丫推脱道:“没事,我那房间小,又没烟囱,用不着炉子。”

“说什么呢妈,没炉子怎么成,烟囱过段时间叫人来安一个。下午五哥跟我们去拉煤,就这么定了。”秦京茹一锤定音。

老燕京人一直是烧煤球煤核,很难着,生个炉子跟打仗似的,还得凭本专门买生火用的柴,不然根本生不起来。

后来发明出了蜂窝煤,燃烧效率高不说,还特别容易着,实在不行拿块新煤跟街坊换一块燃煤就成,

可蜂窝煤比煤球要贵,而且产量也跟不上,所以现在城区居民大部分还是用煤球做饭取暖。

以前院里也就四家烧蜂窝煤,秦淮茹自从条件好了,也开始用蜂窝煤了,她家的炉子是两用的,加两片瓦就可以烧蜂窝煤。

一般的城市买煤都得自己去煤铺拉,燕京是首都,有工人骑三轮车吆喝着送煤,要买煤就把人家叫住,说好要买多少煤,再由煤铺送过来。

所以就称之为“叫煤”,这个月提前叫下个月的煤。

但是10月的煤已经买了,秦淮茹还想买11月的煤,那就得自己去煤铺拉了,还得走后门,不然是买不到的。

煤铺也是划片,每个区都有,光东城区就有10家。

离四合院最近的蜂窝煤厂在前海旁边的烟袋斜街,也就2里地。

.......................

秦光誉骑着三轮车,车斗里带着秦家姐妹,来到烟袋斜街。

一个类似大杂院的院子里,地上全是黑乎乎的煤渣,右边靠墙最里边摆放着七八辆三轮车。

左边是一个类似仓库的建筑,几个浑身黑漆漆的工人在里面和煤,把煤渣、粘土和水搅拌成有粘性的煤泥,再倒进机器。

机器轰鸣着,传动带上面不停地有成型的蜂窝煤被吐出来。

传动带尽头站了两个工人,满面尘灰烟火色,穿着破旧的蓝色工作服,腰上围着黑漆漆的围裙,带着黑漆漆的袖套。

他俩正轮流把潮湿的蜂窝煤小心地从传送带上拿下来,放在一边的平板木车上。

两边分别还站了几个工人,推着木板车等着接班。

几人下了车,秦淮茹拉着表妹径直进了旁边一个屋子。

一个中年人坐在桌子后边喝茶看报纸,屋里没其他人,秦淮茹心中暗喜。

没人才好暗箱操作。

“师傅,我来买煤。”

那中年人早就听见有人进来了,不过没吱声,此时一听有人说话便把报纸往桌上一放,“煤本。”

秦淮茹忙把两家的煤本递过去,还贴心地帮忙翻开。

扉页是户主、家庭人口、住址等信息,第二页再往后就是按月份的购煤日期、数量、送货记录等信息。

那中年人扫了一眼煤本,眉头皱起道:“10月的煤不是才叫了吗,11月份的定量得到10月才能买。”

这会燕京蜂窝煤的定量是春夏秋每户每月120块,冬天240块,而11月已经是冬天。

秦淮茹笑道:“嗐,这不是家里有事嘛,我表妹的老娘过来住,煤用得快,一天就得10来块。”

“再说什么时候买不是买呢,咱们又不是不给钱,您给通融通融。”

说着给秦京茹使了个眼色,秦京茹会意,也开口央求。

那中年人被两个美女弄得不胜其烦,又不忍厉声呵斥,只是一个劲地摇头不允。

秦淮茹没办法,掏出两斤肉票飞快往报纸下一塞,“那就谢谢了,麻烦您盖章吧,咱们自己带了三轮车,都不用您这儿的工人帮忙搬,对您也是好事呢。”

那中年人掀开报纸看了一眼,无奈道:“行吧,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们赶紧交钱走人。”

“谢您了,11月的定量全买。”秦淮茹大喜,麻溜掏出10块钱。

蜂窝煤是两分钱一块,一块刚好一公斤,手工摇出来的煤球是1分2厘一公斤。

那中年人找回四毛钱,开了两张领煤单,又在俩煤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