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派官员,重新京察。
可是,这么一来,那可是真的要和皇权对立了,内阁现如今还没有完全扫清朝野,如吏部,就不怎么臣服,这个时候若是胆敢和皇权对立,怕是会自行崩溃的。
且,哪怕内阁权利再大,可臣子,毕竟是臣子,若是真敢和皇权对立,或许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最终的结果,怕是不怎么乐观的。
毕竟,君是君,臣是臣,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
“咱们内阁自然是要听从圣命的。”
刘健一句话,先是肯定了内阁是绝对会遵从圣旨的,不过,这样的话,一般都是有转折的,先是肯定下自己对皇权的尊崇,然后,是要说些别的。
刘健也不例外,先是说了一句以后,顿了顿,然后道:“不过,这怎么个执行,怕是要咱们多想想办法了。”
刘健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名单,是皇帝准许了。
可是,怎么个执行,还是要内阁和吏部两相联手的,是以,他们内阁自然是要先商量一番了,总不能到时候内阁的意见还不统一,让吏部趁机占了便宜吧?
京察当中,三品下官员的升迁调动,撤职,外放,等等,虽然已经有评定,可是,具体升迁调动哪个衙门,哪个职位,却是要吏部和内阁两相商量的。
以前,这其实都是吏部单独的事情,不过现如今,内阁崛起,吏部的权利,也被压制了下去。
“这次调动升迁的京官虽多,可是,若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调动,该也能把这场震动以最快的速度给稳定下来。”
仍旧是李东阳开口,还是那句话,时间,最为珍贵,只要速度快,几日内就把这些个升迁调动离职外放的官员全都给确定下来,然后公布出去,该去哪的去哪,至多也就是闹哄哄的几天,之后,也就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朝廷的事情就是如此,或者,大多数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然后,总会慢慢平息的,相反,越是拖延,事情反而会变的越发的不可收拾了。
“除去留职不动的,怕也有数百官员升迁调动,要在几日内定下,怕是咱们这些个老骨头,又要受罪咯!”
谢迁开了个玩笑,不过,却也等于是同意了李东阳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