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边的刘瑾赶紧下去,从李东阳的手中接过两道折子,拿到了正德的跟前。
闵珪的奏折原本是在上面摆着的,结果,直接被正德给无视了,甩手就扔到了刘瑾的怀里,只是把曾毅的奏折看了一遍。
“噢。”
正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的表情:“这左布政司倒是有不少存银的嘛!”
“正是。”
这事原本是不好拿到朝堂上讨论的,可是,平日里,正德根本不露面,是以,李东阳也只能借着这个机会询问此事了。
“曾郎中和闵尚书两人意见相左,内阁也难以决断,还望陛下示下。”
李东阳拱手,这事情,主要是牵扯到了先帝定下的案子,是以,内阁,也不好处置的,干脆,把事情推给正德皇帝。
“拿来看看。”
直到此时,正德才算是有心情看闵珪的奏折了,不过,怕也只是想知道和曾毅意见相左的奏折上面写的什么。
“好,好啊。”
还没看完闵珪的奏折,正德就大声叫好了起来,一点也不顾忌自己君王的威严。
“河南的这银两什么时候运来?”
正德一句话,却是把李东阳给楞了半晌,原来,这激动的是河南的银两啊,其他的,根本就没看到心理去。
“若是陛下现在下旨,估计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到京城。”
李东阳估算了下时间,这并不难算,河南离京城,并不算远的。
“那就让曾毅把这些银两都押送回来吧,让闵珪留下,用剩下的银两赈灾。”
正德却是许久没见曾毅了,有些想念了,至于闵珪,正德对他可是没什么印象的。
“陛下,那曾毅是先帝钦点的钦差……。”
刘健从列班中站了出来,拱手道:“现如今河南的案子还没破……。”
“刘爱卿的意思是河南的案子若是不破,曾毅就要永远呆在河南了?”
正德眯着眼睛,他虽然不喜政务,可是,脑袋却是聪明的很:“当初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回京,朕记得,好像也是内阁同意了的吧?”
正德这话的意思,是在告诉刘健,牟斌也是先帝钦差去河南查案的人,你内阁都同意让他回京了,难不成,朕的话,还不如内阁的话有?
正德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刘健就不能再说什么了,若是在说下去,就成内阁欺主了。
不论他怎么说,找什么理由,正德都会用相应的理由来反击他的。
看刘健不在说话,正德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既如此,传旨,让曾毅带着银两回京吧。”
正德话落,满殿大臣却是没有一个应声的。
“刘瑾。”
正德脸色大变,难堪至极:“拟制,召曾毅回京,让河南指挥使带兵护送,刑部尚书留在河南赈灾,无诏不得返京。”
正德,这却是和内阁较劲了。
“是,奴才遵旨。”
刘瑾赶紧应声,旨意不经内阁,也是可以的,也可以称之为口诏。
就算是口诏,除非是内阁想和皇帝真的闹翻脸,若不然,口诏,也是圣旨,没人敢违背的。
“陛下,刑部尚书并非户部之人,且,其为六部之一,岂能长期离京?不妨将其与曾郎中一起召回来,留兵部钦差暂时留在河南,以震宵小,在另选一干吏前去河南,负责赈灾。”
李东阳却是不愿意和皇帝把关系闹僵的,刘健代表的,可是内阁。
就算皇帝生气了,有一部分气是记在刘健的身上了,可是,还有一部分,肯定是要记在内阁的头上的。
“退朝。”
正德却是只看了李东阳一眼,也没搭理,就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离开了大殿。
“陛下,陛下。”
刘瑾一路小跑,紧紧的跟在正德的身边,陪着笑脸,道:“陛下何苦和他们一般见识呢?您是君,他们是臣,不值得的。”
“他们眼里还有朕这皇帝吗?”
正德气呼呼的走着大步:“欺朕年幼不成?他们敌视曾毅,朕知道,可那也别把朕给当傻子了,一样的事情,朕说出来,他们就拿话来阻挡,真当朕年幼可欺不成?”
“陛下,您何苦跟他们一般见识?”
刘瑾嘿嘿陪笑着道:“他们这些个臣子,您要是看不满意了,大可甄选些满意的臣子,等过段时间,一个个的给换了,也就是了。”
此时的刘瑾,却是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是野心膨胀了,所出的注意,更是荒唐,内阁大学士,岂是看不顺眼了,就随意换的?
“你说的不错。”
正德却是没想那么多,反倒是心情好了不少:“等朕挑选些向着朕的,到时候,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