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无奈(2 / 4)

大明亲王 宗辰 6239 字 2016-06-20

没有谁觉得不妥的。

这个场合,是不论年纪,只论官职的。

“两位大人,此案,就交予两位了。”

曾毅冲着陕西提刑按察使及南京刑部尚书拱手,道:“凡是与此案有关之人,两位皆可查得、问得、所需各衙门配合等,两位只管调度即可。”

“是。”

陕西提刑按察使和南京刑部尚书两人拱手,曾毅这钦差,不同于其他的钦差,是以,曾毅这话既然出口了,那,在湖广境内,两人在办案期间,就有了无上的权力了。

“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曾毅特意说了这句话,在加上今个的情形,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论是牵扯到谁,也不论这案子一旦查清,会有多大的震动,都必须要查清问明,绝对不能姑息的。

“不论牵扯到谁,不论牵扯多少,只要有关此案……。”

剩下的话,曾毅没有说,可,意思却是比说出来,还要明显,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大人放心吧。”

南京刑部尚书文固冲着曾毅拱手:“既然这案子曾大人交予了下官,那,下官自当尽力为之。”

“大人请放心,下官定当尽力为之。”

陕西提刑按察使也是点头。

相较于南京刑部尚书文固,陕西提刑使董索更是期望得到曾毅的欣赏的。

若是能够得到曾毅的欣赏,日后,他的前途自然不言而喻。

是以,在这案子上,陕西按察使董索,是绝对会尽心尽力的,这是在曾毅跟前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是攀上曾毅这大树的机会。

“几位大人随本官一起前去武昌府吧。”

该说的话,曾毅也说了,自然是不会继续在停留在湖广的边境了。

而且,三司首官,若是在不回武昌府坐镇,怕是湖广的官场都要乱起来的。

……………………………………………………………………………………………

“文大人,此案,您如何看?”

陕西提刑按察使和刑部尚书文固共同负责此案的,是以,两人也是共乘一辆马车,可以商议案情。

“不好说啊。”

文固叹了口气,他岂会不知道董索的意思?

只是,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说,能做,不能说。

“下官为官这么多年,却是第一次碰到如此的案子。”

陕西提刑按察使董索叹了一口气,无奈的道:“一百多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

董索的语气很是凄然,哪怕是他是提刑按察使,见惯了命案惨案,可,这案子,太大了。

“本官为官这么多年,这惨案,虽见过,可,情况却不同,若是真论起来,这种案子,也算是第一次了。”

文固所说的案子,自然是沿海地带,倭寇登岸所造成的惨案。

可,那是局势混乱,而且,是外地所致。

如现如今这案子,嚣张纨绔所致,文固的确是第一次见。

“就是不知道曾大人想如何查,要查到什么地步。”

董索双眼眯着,看着文固,其实,这话,不过是他和文固之间在审案之前的一种试探,毕竟,两人要联合审问此案,自然要知道对方的态度了。

而文固自持身份,没有开口。

是以,董索就以下官的身份询问的方式,来试探文固的态度。

“曾大人可是杀伐果断之人。”

文固说这话,可并非是在夸赞曾毅,而是实事求是,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南京兵部尚书,可不就是被曾毅给直接咔嚓砍头了吗?

且,此案,曾毅既然不亲自审问,而是让他这个南京刑部尚书前来审问,同时,更是让陕西提刑按察使前来共同审案,这为的是什么?

自然不是单一的砍头了,而是要真正的把这案子给查清问明了。

这可是比砍头更为严重的啊。

文固可不认为曾毅是善茬。

曾毅既然要查清问明此案,那,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怕是此案查清问明之时,就是公布天下之时,然后,才是对此案涉及官员的刑罚了。

文固当初也是京城的大员,头脑过人,不过是派系原因,才会被牺牲,到了南京刑部的。

是以,这些个分析,文固是非常擅长的。

“下官明白了。”

董索点头,他刚才问的是曾毅是什么态度,可其实,是在问文固的态度。

曾毅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从河南调兵、从陕西和南京调查案的官员,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是要严查此案的。

是以,董索是借此来问文固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