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曾毅是个什么脾气,这个时候谁敢激怒了曾毅,这二百来号武官的性命怕是真的不保也未可知的。
所以,这个年,肯定过的安稳,因为所有官员现在都盯着曾毅在看呢。
而如今曾毅的意思,似乎也是年前不准备如何了,就这么拖着,安稳的过了这个年再说。
如此一来,多方的意思算是能够暂时统一了。
曾毅想要过个安稳年,内阁也想如此,而那些反对军备革新的大臣们,则是更需要这个缓冲的时间去谋划。
所以,在过完年之前,可以说将会出现一片和睦的迹象。
这一点,从这几天的折子当中就能看的出来,那些原本还在指桑骂槐似得参奏弹劾曾毅的折子,这几天,全都了无生息了。
这就是为了缓和气氛,不愿这个时候继续激怒曾毅,免得弄巧成拙,真惹了曾毅大怒,到时候,大家谁都别想好过。
“国库充盈,军备革新的麻烦即将解决,这一年的倒是颇为充盈。”
首辅刘健捋着胡须,神情安逸,如今快到年关了,内阁的事情该处理的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事情也闲了下来。
最为主要的,还是军备那一块的事情,全都交给了曾毅去处置,这就等于从内阁这边分走了不少的事情。
这,若是换个时间,内阁的绝对不会答应的,这等于是从内阁抢权了。
内阁的权力,也都是慢慢争取过来的,就这么让出去,岂有这么好的事情?
只不过,变法革新,这是内阁也支持的事情,所以,为了这事,内阁甘愿让权出去,且,曾毅也没有夺权的意思。
依着曾毅的脾气,等军备革新完成以后,怕是这权力,就该重新回到内阁手中了。
毕竟,曾毅的计划里,并非只有军备革新一项,军备革新不过是所有的变法革新当中的其一罢了。
到时候,曾毅每触及到一项革新,内阁都会暂时把关于此的权利让出去给曾毅执掌的,这也算是双方的配合。
不过,如刘健所言,今年这一年,整个大明朝却还算不错的,军备革新的加速还有国库充裕,虽然都是在下半年发生的事情,可,整体来说,这一年,可以算的上是完美了。
刘瑾这个祸国殃民的太监被贬去了南京,国库充裕,军备革新即将成功,这哪一桩都是喜事,而且,还发生在这一年当中。
而如今,临近年关,宫中又有喜事传出,这一年,当可谓是多喜临门了。
“新任的谷大用倒是别刘瑾要强些。”
这会,是内阁闲扯的时候,反正公务这几天都快清理完了,倒是不着急处理公务,却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了起来。
杨廷和的这话,却是拿着谷大用和当初的刘瑾对比了,的确,相比起来,谷大用却是强多了。
从来不做什么干涉朝政的事情,也没有往朝廷安插人的心思,且,其也没刘瑾贪心,东厂被谷大用稍微收拾了一下,却也没了之前的那种猖狂。
“初上任,有刘瑾在前面做榜样,就算他有心,怕也不敢。”
首辅刘健却是有些不赞同杨廷和的话的,刘健原本就对太监们抱有很大的成见,而谷大用也的确如他所说,才上去没几天,有些事情,还不好说。
当初的刘瑾,可不就是刚上去的时候,也老实的很,可慢慢的,发展到了何等猖狂的地步,甚至,民间有戏言,刘瑾是站皇帝。
站皇帝,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却是让人震惊的,也足以体现出刘瑾的权力。
而这一切,在刘瑾初得势的时候,怕是连他自己都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的,可是,随着手中的权利的增加,随着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长了,心中的欲望膨胀了起来,迷失了本性。
所以,在刘健看来,现在说谷大用如何如何,还言之过早,若是其能一直这么下去,最起码也要一两年后,才能给其下个定论。
就像是当初伺候先帝的萧敬,就算是刘健厌恶太监,可是,对于萧敬,刘健还是保持尊重的。
那是因为萧敬虽然是太监,可他用他的行为迎来了尊重。
“希望是萧敬第二,而非是刘瑾卷土重来。”
刘健叹了口气,说了这么一句话。
“萧敬那老家伙。”
李东阳呵呵笑着,他们这几个内阁的老家伙和萧敬也都算是熟人了,只不过,先帝去了之后,萧敬就离开了皇宫,回老家养老去了。
毕竟,萧敬是太监,原本就不是全身,虽说身子骨健朗,可,新君登基,自然有他自己的心腹。
且,萧敬的年纪也大了,这个时候继续留着,和一群后辈崽子们争宠,却是没什么意思了。
萧敬就是看透了这些,看淡了权力,伺候先帝的时候才能获得内阁的尊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