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
不仅如此,在刘行新法颁布前的封建社会里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甚至宠信妇人,使之预政便是祸患的传统理论。
无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只成为限制女性预政的一件理论武器,总之一切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利在这一男权社会中消失殆尽。?
传统女教自始至终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观念。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石,故传统女教向以贯彻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为宗旨。
在汉以前已出现了奴化女性的封建女教,女教轻视智育。认为“妇女只许初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有益无损也”,有的竟认为“妇人识字多诲淫”。
正是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剥夺了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使她们的才智开发不出来、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不能自立。
与此相反,女教异常重视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而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东汉班昭的《女诫》,成为讨论女子问题的范本。连同后来的《女论语》、《女学者行录》,都在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封建社会的这些所谓女教、女学,不是真正的女子教育,而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奴化教育。
向女子灌输奴性服从的礼教纲常给她们套上精神枷锁,束缚妇女的言行、限制她们的发展。以使妇女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自觉遵行者和殉道士,使她们长期安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