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揍人家,这种手段很好用、刘行自然也就毫无顾忌地搬了过来。
可是这道“贸易禁运”的政令一出,朝廷里立即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谁呀?谁那么大胆子,还敢在这样关键问题上站出来反对呢?
只有胡安国、是的,只有那位如今只能每天带着人、按照刘行“提议”去不断制定新的法律那位咨议院总领大人。
他为何反对呢?胡安国反对的原因是刘行此举是明摆着向高丽、东瀛和西域各国挑衅的举动,是要将大宋朝推向新的战争、陷入到更深的战争泥沼中去的举动。
胡先生在给刘行的反对急信中,还刻意搬出了刘行经常说的一句话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他指责刘行这就像是小孩子打架一般,在赤果果地向那些番邦之国宣扬一种思想:谁胳膊粗力气大,谁说的就算。
你听我的话,不跟我的敌国做生意,我就不禁止你那国家与我大宋进行贸易。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让你来我大宋做生意、甚至我一个不开心马上挥舞拳头去揍你……
儿戏般的决策,胡安国在那封信中虽然也“引经论典”地搬出来许多先贤之言“大国当一宣威、宣恩为先”一类的话来。
但主题思想,就是指责刘行此举是向番邦挑衅、太拿国家大事当儿戏,是要把北朝百姓推向新的战争深渊中去地举动。
所以他反对、十分强烈的反对,要求刘行立即撤销此令、否则他将动用《宪章》赋予他的权利,动议咨议院弹劾刘行这个内个首辅……
胡安国虽然结党营私引得刘行把他扔到了板凳上去,可是他这次的反对,事实上刘行也早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此项举措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确实如他所言会引起周围那些番邦小国的强烈不满。
一旦番邦各国联合起来,虽说那种联盟对如今的大宋形成不了真正的威胁,可是必然也会真的影响到北朝如今这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进程。
可是敢做、做了决定的事情,刘行必然也是三思而后行的。
胡安国来信,刘行也给他回去了一封信。
信中也没太多话,只有三句。第一句是“番以我为依者兴盛,与我为敌者颓丧,此例贯通千年、先生当知也。”
第二句是“制敌未动时,先断其后,此为决胜于未战时之不二上策”。
第三句是“以榷场搭台唱戏,主角只能是我大宋、才能保我挖之坑坑的只是他国而非我大宋子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