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听《子夜吴歌》(1 / 2)

桓先生不可置信地看着师父,“你这个师父不地道啊,西州可是你的地盘,你居然没带徒弟出去见见世面。这次回了西州,你可得带人家好好逛逛。”

师父盯着桓先生,不知如何开口。

“我不回西州去了。”说完,我没去看桓先生和师父的表情,自顾自地走在前面。

或许师父向桓先生说明了什么,桓先生没再拿师父和我打趣。

桓先生带我们寻了一处临水茶楼,听琴品茗。

茶楼视野开阔,小小一方天地,竟聚集了不少文人墨客,四周纱帘翻飞,与士人们淡雅素色的衣衫相衬,更添几分江南诗情。

我们刚落座不久,隔壁桌三位年纪公子便上前与桓先生搭话。

“桓先生,难得在江陵城内见您一次,这几位是您的朋友?”为首的素衣公子看了看我和师父,笑得温文尔雅。

“莫逆之交。”桓先生点头。

“这二位可是夫妇?”素衣公子看着我和师父问道。

我慌乱地看了一眼师父,否认道,“公子误会了。”

“小生斗胆问一句,姑娘可有婚配?”素衣公子笑意盈盈。

我还未回话,桓先生先一步答道,“陈公子,这位周姑娘已有婚约在身,你来晚了。”

那素衣公子面露遗憾,却也不失礼数道,“姑娘举止端庄,气质如莲,今日得见是小生的荣幸,可惜姑娘已有婚约,否则……”言及此,他面色泛红。

桓先生打断他的话,打趣道,“陈公子,你说话可要当心了,我旁边这位便是她的未婚夫君。”

我和师父面面相觑。

陈公子看了一眼师父,面色大囧,连忙致歉,“小生失礼了,多有冒犯,先生见谅。”

师父淡然道,“无妨。”

“陈公子,你喜欢下棋吗?”桓先生突然有此一问。

陈公子疑惑,但也认真回答,“自然喜欢。”

桓先生继续说,“你可知,这棋如人生,落子无悔的道理?”桓先生看向师父,特意加重语气,“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先生此话何意?”陈公子疑惑道。

“有感而发,有感而发。”桓先生饮下一杯茶水,又笑着看向陈公子,“陈公子也是江陵才子之首,论家世,论才学,与周姑娘还算相衬,若她的未婚夫不是我这位义弟,我倒想让你追上一追。”

陈公子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师父,讪笑道,“桓先生莫要拿我打趣,这位先生要不高兴了。”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师父正怒目圆瞪地盯着桓先生。

桓先生全然不将师父的怒视放在眼里,自顾自地说道,“毕竟他二人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未必真心实意。人生短短数十载,弹指一挥间,自当珍惜眼前人,莫待无花空折枝啊。”

桓先生一通感慨,听得陈公子和其他两位公子莫名其妙。

可我似乎听懂了他的意中所指,师父呢,他听懂了吗?

听过曲,饮过茶,桓先生说,难得来一次江陵,定要带我们去坐一次乌篷船,体验泛舟江南水乡的雅致乐趣。

本以为桓先生要同我们一起坐船,可他却说自己怕水晕船,只好先坐马车到城南渡口等我和师父。

船舱很小,中间摆放了一张小方桌,桌上备有薄酒和江陵特色小点心,我和师父紧临着坐下。

丝丝凉风从船头吹向船尾,随着一次次船桨在水面波动,岸上的人和景都慢悠悠地走到了我们身后,像是在一副画中穿行。

船夫一边划桨,一边放声唱着重阳名谣。

“今日是九月初九?”我问师父。

“是啊。”

“九月初九本该登高的,我们反倒乘船来了。”我笑道。

“晚上我们返回山上,不就是登高吗?”师父一本正经地说。

难得他有心思说笑。

我们正说着话,船身突然剧烈晃动了一下,我整个人朝师父身上倾倒过去。

我慌乱地抬眸看向他,四目相对,呼吸相近,我的心比桨柄划过的水面还要动荡。

“二位不好意思,桨脱了一下。”船夫致歉道。

我坐直身子,将桌上晃倒的酒杯扶起,不敢再看师父的眼睛。

我又想起刚刚在茶楼听见琴师弹奏的那曲《子夜吴歌》,歌女只唱了“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可我此刻却满脑子都是“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面上不自觉泛起红润。

师父说,船内太闷,他想站到船头去看看风景。

“公子,前面那条大船在我们江陵可是很有名的,平日里城中来的贵女经常在这船上小聚,今日重阳,想来船上更是热闹。”船夫望着前方的游船,投去羡慕的眼光。

“敢问乌篷船上的公子是外来客吗?”

路过游船时,上面有姑娘朝师父喊话。

师父没说话,船夫扯着嗓子说,“是龙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