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粮商协会(1 / 2)

崇祯脸色骤变:“该死,这些商人,哪里知道粮食才是根本?棉花和生丝种多了,价格自然就下去了。到时候,粮食也没有,棉花和生丝也积压卖不出去,这是要饿死人的。”

“啊?”黄莺儿瞪着大大的眼睛,疑惑的看着崇祯,并不明白皇帝为何忽然动怒。

崇祯脸色青白不定,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西夷对大明的经济战了。

崇祯缓缓道:“朕和你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鲁国,生产一种又细又白的布叫鲁缟,深受贵族的喜欢。齐国是鲁国的邻国,一直想吞并鲁国。”

“齐国丞相管仲想了一个主意,让齐国大量购买鲁缟,鲁缟被齐国给炒成了天价。鲁国的老百姓纷纷跟进,都跑去做来钱快的鲁缟,而荒废了耕作。”

“如此两年后,管仲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停止进口鲁缟,同时禁止出售粮食给鲁国。鲁国的鲁缟堆积如山,却无法换成粮食,人竟相食,饿殍遍野,没多久就被齐国给轻松消灭了。”

黄莺儿听完,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这是西夷的阴谋?想让南方百姓饿死,然后覆灭大明?”

“应该没那么大的棋,不过后果是一样的。”崇祯紧锁着眉头,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剑鞘,思考良久,缓缓说道:

“民以食为天,朕打算组建一个大明粮商协会,朕任职会长,你做副会长,替朕管理如何?”

“陛下,末将想上战场,可以让我父亲来做副会长。”

“朕更信任你!”

“陛下……”黄莺儿楚楚可怜地瞪着崇祯,妄图用眼神让崇祯回心转意。

崇祯看着黄莺儿的眼睛,郑重说道:“打仗,就是打后勤,后勤又以粮食为第一重要。”

崇祯说着,上前一步,紧紧抓住黄莺儿的手:“粮商协会,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除了黄百户,朕不知道哪里找到可以信任,又有能力的人担当此重任,百户的位子,朕给你留着,合适的时候,你再回来就是。”

“呀……”黄莺儿吓了一跳,下意识想抽出手,崇祯的手像铁钳一样,任她怎么使劲也抽不开,只得低声道:“陛下如此看重末将,末将答应就是。”

“你们在南洋也有收粮渠道吧。”

“是的,南洋粮食一年三熟,价格便宜,我们的粮食就是从南洋进口的。”

“运到北京,一石一两银子,有赚吗?”

“一石能赚一钱银子,如果郑芝龙郑游击不收过路费的话,能赚三钱银子。”

崇祯笑了笑,道:“这事交给朕解决。你去组建粮商商会,告诉粮商们,让他们尽情收购粮食卖到北京,朕出一两银子一石,一年卖十五万石,该年便可获得护辽绅士的称号,见官不拜,刑不加身,犯事朕亲自过问。若朕踏平建奴,护辽绅士之称号便可世袭罔替。”

黄莺儿喜道:“陛下英明,这下粮商们就算不赚钱,也会踊跃卖粮的,大商人有银钱,就怕没保障。只是,空口无凭,末将一个小女子,怕号召力不够。”

这真是个心思缜密的女子啊,若是男儿身,恐怕成就不可限量。

不过这也未必,出身低微,却本领非凡的人多了,许多人还不是碌碌无为蹉跎一生?

若不是运气爆棚跟了自己,黄莺儿一个粮商,随便一个不入品的衙役都可以拿捏她。

大明的商人,还真是悲哀啊,难怪到处找代言人,甚至不惜卖国求荣投靠建奴。

自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让皇帝成为他们的靠山,就看商人们有没有气量,抓住这个机会了。

崇祯看着黄莺儿,开口道:“放心吧,朕会叫厂卫协助你。”

傍晚,锦衣卫来报,两个受伤的白莲教徒都醒了。

他们一个叫林荫,是林武的妹妹。一个叫宾鸿,是一个破产的私盐贩子。

崇祯一直对明朝的盐政非常不满,堂堂大明,盐税居然只有可怜巴巴的一百万两,一定是从根子上出了问题。

这么多年,朝堂上的大臣们没一个进言的,靠他们是靠不住的,只有亲自去探查,才会知道其中的弊端。

天津海岸上,就有两个盐场百户所,那儿也是崇祯此行的目标之一。

崇祯走进战地医院,林武正坐在病床旁,给妹妹林荫喂鸡蛋粥。

看到崇祯进来了,林武忙放下碗给崇祯行礼。

崇祯点点头,目光望向林荫,只见她右脸上有一道巨大的伤疤,被黑线缝在一起,像一条蜈蚣爬在脸上,狰狞可怖。

感觉到崇祯的目光,林荫目光回望,看到了崇祯和形影不离的马吉翔,铁钉扎进自己兄长指甲里的恐怖一幕在脑海里浮现。

林荫仿佛看到了最可怕的恶魔,惊叫一声,捂着脸缩在哥哥身后。

崇祯无趣地收回视线,往宾鸿的病床走去。

宾鸿有一张饱经海风摧残的脸,深邃而黝黑,还不到三十岁,可看起来却起码有四十了。

看到皇帝过来,宾鸿挣扎起身,想要行礼,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