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朱棣全都要?(1 / 2)

朱棣的确又有事了。

整个大明朝的政务,就像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各地的困难事情被当地官员写成折子,如同雪花一般飞来。

其中最为重要之一的折子,乃是夏原吉发来的。

此刻,内殿,朱棣在,内阁等文臣解缙、黄淮、杨荣等人也在,包括一些名臣蹇义等人也在,就连杨士奇,也是在场。

朱棣将奏折扔了出来:“大家看看吧,夏原吉发来的奏折。”

解缙作为内阁头号大臣,自然是先看了一步,奏折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夏原吉表示,钱粮都不够了,要朝廷拨款钱粮,而且还不是小数目,并且表示最新的治水,可能还需要半年之久,而苏松本地仍然泡在水中,并没有足够的赋税,更别说粮食了。

解缙将奏折给其余人看,很快其余人都看完了,朱棣开口:“粮食倒是好说,还能拿出一些,但这钱却不好说,开口就是要百万两,现在国库紧缺,怎么拿得出这么多钱出来?”

杨荣问道:“陛下,此前汉王不是梳理南京漕运,得了一些钱财上交给户部了?”

“不够,而且火器不够,拨了一些款下去督造火器。”

解缙在沉吟,不由问道:“陛下,夏原吉在奏折中说,苏松等地的大水已经由故道入海,现在要疏浚的是支流,这是否可以缓缓?拖到明年?”

另外一个臣子杨荣说道:“不能拖,宋元以来,吴淞江淤塞严重,又加雨水偏多,到现在连年成灾。上游大水加注,苏松二府受淹,海水加河水倒灌。诸水成片,吴门以东,悉为巨浸,苏松大地一片汪洋,如若不及时疏浚,苏松赋税等地,仍然泡在水中。”

一个个臣子发表看法,朱棣又是道:“杨士奇,你也说说看。”

“是。”

杨士奇沉声说道:“我觉得,这钱必须得给,夏原吉招募了二十万人在此,不说其余的,就说这二十万徭役,要再聚集起来,又得耗费大量财力与时间,再一个,如若不治,苏松等地的赋税仍然没有,迟半年,就会影响到明年,所以必须得治。

我看了奏折,夏原吉要再疏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等河流,重点在开凿范家浜,36里长、100米宽、10米深,用这个大槽沟作为基干河,上连上海浦、大黄浦,下接南跄浦,一浜连三浦引水入海,这与之前工程量相比,没那么大,今年内应当就能完工。所以,臣支持夏原吉。”

朱棣点点头:“户部能否再挤出多余银两?”

杨士奇道:“陛下,户部,没钱。”

“是啊,户部没钱了,这钱,真是国家的命啊。”

朱棣扫过所有人:“可还有赚钱法子?”

解缙等人,面面相觑。

“如若不行,只能暂停《大典》修撰。”

朱棣沉声道。

解缙急了:“陛下,这个不能停啊。”

“那你让朕怎么办?”

朱高炽迟疑道:“陛下,任侍读不在?他或许有些法子。”

一提到任天,纵然是解缙,也是犹豫了一下说道:“不错,陛下,此人稀奇古怪,或许的确有赚钱之法。”

朱棣微微颔首:“朕让他这些天去准备结婚,倒是忘了这小子。亦失哈。”

“奴婢在。”

“去将任天带过来。”

“是。”

没有多久,亦失哈火急火燎地回来,任天跟在身后,进入内殿一瞧,好家伙,这么多人?

不仅仅是解缙他们,还有一些自己不认识的,不过之前见过的杨士奇也在。

“臣,见过陛下。”

任天迟疑了一下,正要行礼。

“行了,别装模作样了,你什么时候行过礼,坐过来,朕有事要问你。”

任天有些忐忑坐过去,朱棣沉吟道:“任天,现在国库吃紧,你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任天迟疑了一下:“赚钱的法子?”

“不错。”

“陛下,这个简单啊,您要赚多少钱?”

简单?

所有人目光顿时看向任天。

朱棣却是道:“你还能控制赚多少?”

“是,可以小赚、中赚、大赚,陛下要哪一种?”

朱棣虎须抖了抖:“你问朕?朕自然是都要了。”

任天也是呆了一下,小孩子才做选择,朱棣全都要?

“那这个挺简单的,不过,陛下您能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朱棣有些诧异问道:“这还要代价?”

“是的,如果是小赚,陛下恐怕会收到许多弹劾。”

“弹劾谁?”

“弹劾我……。”

“那没事了,中赚呢?”

任天:“……”

他看了朱棣一眼,你就不管臣子死活是吧?

“中赚的话,会收到许多骂名。”

朱棣似笑非笑:“任天,这骂名你也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