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科举必胜宝典(1 / 2)

任天笑道:“那十天吧,十天能做到,每人奖励5两银子,往前推一天,额外增加5两银子。”

“啊?”

所有工匠一愣。

任天道:“没听懂我意思,意思是你们5天之内,能做出我要的东西,每人可以得到30两,三天之内能做到,每人45两!”

此话一出,工匠如同打了鸡血一样。

“是,大人!”

任天满意点头:“做好之后,让人来通知我。”

他给这些工匠所发的,应该是手工纺纱机械的最高峰——清代脚踏纺纱车,效率比起现在,提高最少三倍!

可以说,蒸汽纺织机不出来前,他的机器就是无敌!

历史上,明朝后期江苏、江西纺纱工一人可握三管,但任天的这个织机,不熟练的人,也能轻易做到。

再有,现在其实明朝北面已经有棉花了,也可以进一步改良纺织行业,将丝线与棉线结合,以丝为经,以棉为纬,在布中织出许多花纹。

这些其实在清朝会有出现。

等到那些工匠离开,杨士奇敬佩说道:“任大人当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令杨士奇佩服。”

“略懂,略懂,对了,这些工匠的钱记一下,我要找陛下报销。”

杨士奇哭笑不得:“好的。”

这是第二件事,任天又笑道:“还有第三件事,士奇啊,得要辛苦一下你了,你这字迹应当是可控的吧,比我的好吧?”

杨士奇有些疑惑:“任大人要下官做什么?”

“无事,只是需要你帮我抄抄一些讲义罢了,走,翰林院走起,我还没去过翰林院呢。”

任天搂着杨士奇,勾肩搭背,直接往翰林院过去,杨士奇想要将任天的书放下,却见任天如此热情,只能是哭笑不得。

翰林院,这个机构算是明朝里比较独特的存在,虽然它在唐代就被设置了,不过唐代的翰林院,主要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

明朝的翰林院,则主要是变成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现在朱棣刚刚成立内阁,翰林院也逐渐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说人话,翰林院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加社科院,也相当于秘书处,过目的文件很多,所以眼界什么的,提升会很快。

任天一进入翰林院,就见到了曾棨、刘子钦、周述、周孟简等人。

“哟,诸位兄台,又见面了啊。”

任天笑吟吟的,曾棨等人此刻都已经是换上了官袍,见到任天进来,却压根不敢怠慢,连忙行礼。

“任大人。”

“哎,喊什么任大人,这就见外了,大家这么过硬的交情,一起喝过酒、一起媚香楼谈过诗,说什么任大人。”

曾棨他哭笑不得,又对杨士奇行礼。

杨士奇自动到了一旁,默默等待任天和他们闲聊结束。

“曾兄,得了个什么官啊?”

曾棨道:“目前是翰林院编修。”

“编修好,这个东西要坐冷板,我坐不来,或许解大人的《大典》,还要你们进行参与编撰。”

曾棨笑道:“哪有的事,若不是任兄你被任命为侍读,我哪里有机会。”

任天看向周孟简,周孟简道;“我与周述、刘子钦同为编修,杨相等五十人是庶吉士。”

任天点点头:“好好干,未来大明朝的栋梁就是你们,下次一起喝酒,我听说媚香楼那边,来了几个新的花魁,很润。”

曾棨哭笑不得。

闲聊打屁完毕,任天与杨士奇到了他的办公桌前,也就是寻常的桌子,空旷的场地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就算是办公场地了,与现代大厂公司的办公场地都不如,最起码大厂办公场地,一人一个工位,还能隔开,上班还能摸鱼,你在翰林院工作,一摸鱼其余翰林就看了过来,这怎么摸?

杨士奇正襟危坐,提着笔:“大人,我写什么?”

任天回过神:“标题写‘科举必胜宝典’,再加一行小字,‘永乐二年状元任天著’。”

杨士奇照做,任天看了一下:“不行,字太好看了,丑一点,勉强能认清就行,最好是鬼画符。”

杨士奇一愣:“这是何意?”

“照做就行了,一定要做到只能勉强认出的地步,绝对不能将字写得好看,知道吗?这样,你前面写正常一点,后面越难看越好。”

杨士奇人都懵了,不过任天所说,他也是照做了。

任天继续念:“如何写好八股文?八股文第一篇,带你认识八股文……”

他开始用大白话讲,就是将后世的八股文写作方法,拿了出来,就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