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呢。为什么所有的飞行员都要看资历?资历主要看的是什么?是飞行小时经历。这是个普遍标定飞行员飞行水平的数据。
当然,也有飞行天才,可以在很短时间完成训练,并且飞得还很好。但是,特情处理,一般还是飞行小时多,飞行经验丰富的人能处理的更好。所以就怕这飞行天才。淹死的往往都是会水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航空。
而且这个行业要敬畏大自然,敬畏你的职业。骄傲,不但会害自己,还有可能害了信任你,和你同飞的乘客,甚至是地面第三方。
所以,有些事如果能够“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话,那也是指只能伤害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逞能刷墙,顶多把自家墙刷花了。可飞行员逞能,将是会有灾难性的后果。所以,首先要敬畏生命,尤其是他人的生命。其次,要敬畏自然。最后,要敬畏客观规律。
不到半个小时,一罐燃料就消耗完了。怎么用得这么快?其实,刚才起飞之前,地面加火竖球时就消耗了不少燃料,也就怪不得这第一罐不经用了。
大岛用另一边的燃料继续飞,顺手把空燃料这边管路拆下了,接到新燃料瓶上。这个燃料瓶虽然个头比中国家用液化气罐大,但是结构差不多。其实这个燃料瓶除了大,还有许多更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材质。这个燃料罐的材质是铝。这就要比我们国内使用的大钢瓶,轻了许多。热气球的载重量是有限的。想想4个铝制钢瓶能比大钢瓶轻多少?至少轻出一个人的重量。
还有,那就是这个燃料瓶是快装接口。我们的液化气罐要拧半天,才能把管路接好,螺口又多又细,万一异扣了,基本上阀门就废了。有人如果用过,有没有发生过,管路怎么拧,也拧不下来的情况?呵呵,别忘了,中国液化气罐的螺口是“反扣”,就是很我们平时向右是紧锁,向左是放开的经验相反。而且换罐需要先关闭阀门。
但是这个热气球上的燃料罐,即使没有关闭阀门,直接拧下管路,也没事儿。因为阀门里面有个单向顶丝,管路一拧下,顶丝就自动堵住阀门口了,燃料自然不会泄露。而且,管路和阀门的连接与离开,只需要拧90度,出奇的安全又方便。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可以用上啊。
在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科普一下。液化气罐看着吓人,用着更吓人。万一再失火,那就不仅仅是吓人了,是感觉要人命。在普通人的意识里,液化气罐一旦失火,离爆炸就不远了。
液化气罐确实有爆炸的。那么我们清楚了爆炸的原因,就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快速正确处理。
液化气罐如果倒在地上单纯泄露,没有失火。那么它大概率喷出白色气体。千万不要赤手空拳的去试图关闭阀门,因为会很凉,手有可能被冻伤。
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有没有火源。随着液化气浓度不断提高,遇到火源就会强烈爆炸。然后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在有厚皮手套的情况下,才能试着去关闭阀门。
对,前提是厚皮手套,没错。普通线手套或棉手套,液化气液体会轻易的渗透过去,让你的手遭受重大冻伤,所以切记,没有厚皮手套就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已经着火了,液化气罐喷出火龙,那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危险的不是着火那个液化气罐,而是要看周围有没有液化气罐。
什么意思?着火的液化气罐不可怕。因为阀门已经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泄压状态。而且液化气罐里面压力大,外界火苗和氧气是进不去的,也就是不可能回火爆炸的。
这种情况不管你去关闭阀门,或者阀门损坏无法关闭时,拖出去到安全区域,就让它烧反而更好。因为,它首先不会爆炸,其次,燃烧了顶多产生点儿二氧化碳。如果火灭了,又不能关闭阀门才危险,大量刺鼻有毒气体就会释放出来。
那么,液化气罐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因为失火的地方有关闭着的其它液化气罐。这些关闭状态的液化气罐被不断加热,又无处泄压。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内部压力急剧上升。
这时候如果不熄灭或移开火源,还是不停的加热的话,液化气罐终究扛不住内部飙升的压力。嘭的一声巨响,钢瓶撕裂。预加热的燃料瞬间释出,被边上明火点燃,形成爆炸爆燃。
清楚了吧?知道哪些危险,哪些不算危险了吧?只有清楚了原理,人们才能客服原始的恐惧,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头一个小时的飞行似乎都还顺利。
不过,大岛马上就会遇到没有经历过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特情。当然,这也是气球上的人要共同面对的特情。就在大岛信心满满的驾驶热气球继续飞行的时候,一个局地的气候变化,让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迷茫”。
其实,这也是海边会经常发生的事,大雾弥漫。正在大家觉得前半程挺顺利的时候,一团云雾神不知鬼不觉的包围了过来。说说进云的感觉吧。进云,就像进了土耳其浴室。白茫茫一片。云里湿度极大,感觉能拧出水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各种云的特征了。
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