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舆论方向(2 / 2)

,也不能越了祖宗规矩。”

“你也说了,立嫡,要先占了‘嫡’才有继承家产的资格吧!”

“莫须有的罪名,谁能信服。旁人皆知,长子为嫡子,所谓的偷梁换柱,不过是次子觊觎家产的下作手段罢了。”

“……”

隔壁雅间约有三五个少年公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难免起了争执。

只是他们虽明面上说的是家产分割,实则剑指兴正帝并非太后嫡出的传闻。

大庭广众,他们公然提及,也是胆大包天。

“你听。”

年鹤延打开半扇靠内的窗户,让楼下大厅的声音传了上来。

进来他就瞧见了一楼大堂坐了个说书人。

方才与王安妤闲聊时,他听了几句。

说书人将皇室比作江南世家。兴正帝是长子,萧泽焘是嫡幼子。二子为争家产,兄弟阋墙。

在这个故事中,长子身份存疑,是否嫡出还有待商榷,而嫡幼子则显得聪慧勇敢,自有跟随父亲外出行商,很有些才干。

家产要分给谁,似乎一目了然。但长子以势压人,逼得嫡幼子韬光养晦,退避三舍。家产终于还是给了长子。

“他倒是胆大。”

王安妤看了眼台上的说书人。隔着一面屏风瞧得并不真切。只是他们居高临下,能看得到那是个年过半百,须发皆白的老者。

他抑扬顿挫,每到关键时总会停顿片刻,惹得听众们抓心挠肝,催促着下文。

“钻空子罢了。”

年鹤延猝尔一笑,“我家乡,将这种行为称为‘蹭热度’。”

王安妤稍一思索,便也笑了。

可不是蹭热度。

外面关于兴正帝身份的传闻沸沸扬扬,能参透其中内情的毕竟是少数。通过说书人,是百姓们唯一能窥见“真相”的方式。即便“真相”也是弄局者有意引导,他们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