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事不炒作,唯做有心踏浪人
牛娃来京以后,倒是想住酒店,可他兜里没钱了,只好听我安排住进我家。
到家时,我老婆已经炒好个菜,我和他直接上桌开酒吃饭。餐桌上,我老婆倒是问了:“你这喝酒,待会儿回酒店可不能开车呀!”他一指我说:“我都订好了酒店,他偏给退了,非要我住家里。算了,你今晚把他让给我吧,我们哥俩要秉烛夜谈。”
我说:“别,你还是自己个睡吧,就你那磨牙打呼噜的,我可受不了。”
晚饭后,琢磨他一路开车,再加上霉事连连的,肯定累了,就早早让他洗漱休息。
我看完新闻联播,便到书房复盘一下当天的股票走势,等十一点从书房出来时,看见他的房间还在亮着灯,敲门进去一看,他正坐在床上,老僧入定般的闭目打坐呢。
我说:“你咋还不休息?都累了两天了。”
他这才睁开眼:“记得你好像一直睡眠不好,现在咋样?”
我打着哈欠:“还是那样,不过,也还行吧。”
他一瞪我:“不好就是不好,什么叫还行吧,我告诉你一个好法子,是在山上禅修时,一个哲学家教给我的,特别有用。”
于是,拉我坐在床边,一板一眼的教授:先是平躺下,舒展开身子,然后一大口深呼吸,闭上嘴巴憋五秒,再用鼻孔悠长缓慢地呼气,这样调匀呼吸后,从头顶开始,慢慢向下,说着头皮放松,额头放松,眼睛放松,鼻子放松……直到脚底放松,这样如果还不能安定下来,就重新按步骤再来一次,最多四次,保证安眠入睡。
我回到我的床上,用他的法子试了试,别说,还真挺灵验,难得的一夜好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是神清气爽,看见他正满嘴泡沫地刷牙,就拍着他的肩膀说:“不错啊你的方法,看来这趟上山没白练。”
他吐了一口白沫,得意的说:“那是!我还有很多感悟呢,等你晚上下班回来,再给你说说。”
白天一晃而过,晚上回到家,就见牛娃正坐在茶台前,悠然自得的品着茶,听着手机里的秦腔。
看着他用一个大啤酒杯泡着我老婆珍藏的碎银子,数落着:“你这货,好东西都让你糟蹋了。你知道这是啥茶吗,用啤酒杯泡?”
他眨着眼,诡异的冲我一乐:“那是啥茶,这么金贵,难道要拿金杯泡?”
我说:“那可是碎—银--子,银--子!”
“哦-----,我不知道什么金子银子,我只知道这是老--茶--头--!”他怪里怪气的拉长音调,我突然反应过来,假装上厕所,急匆匆走开了。
其实,要说起这普洱茶,他可是行家,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真他娘的尴尬!
是的,牛娃说的不错,碎银子的前身就是普洱熟茶中的老茶头。
看书上介绍,老茶头是熟普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由于翻堆不及时,茶叶中的果胶在高温作用下使茶叶凝结成块而形成的。最初,由于这种块状茶叶十分影响熟茶的卖相,所以一般都会被挑出来扔掉。
后来有些茶农不舍得扔,便尝试着泡出来尝尝味,不成想泡出来后的口感喝起来也并不比品相好的茶叶口感差,于是聪明的普洱商人们便开始把老茶头宣传成普洱茶制作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精品。原因很简单,一吨熟茶中最多只能出产几十斤老茶头,物以稀为贵,不管这种稀少的东西是否真的有那么好。
就这样老茶头由最初被遗弃的下脚料摇身一变成普洱熟茶中的精华,废物利用倒成宝了。同时,再给这种新品茶类起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碎银子,又名茶化石,听起来既高级又有内涵。
所以,这种碎银子并不金贵,而是因为少,再加上人为包装,一炒作就变得金贵了!
我之所以尴尬,之所以说牛娃是行家,是因为他曾经就是普洱茶的资深炒家。
其实事情起因很有戏剧性。那是2004年年初,刚过完春节,牛娃带着老婆应当地朋友邀请去云南旅游,完事后,作为地方特色的纪念品,他买了五个普洱茶饼回来,也没喝就随便放着茶柜里,到了年底,儿子拿了两块去送给单位领导作为元旦礼物,结果大受赞许,直说:这是好东西呀,不错。儿子回来一说,他当时还奇怪,不就是几块破茶饼嘛,有啥稀罕的,于是他就带了一块去茶叶店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他带回来的那30多元的茶饼,在店里居然标价200多,他就和店主聊了聊,才知道普洱茶居然很抢手,好多人过来找作为春节送人的礼物,现在店里也没多少存货了。牛娃就说我那儿倒有,你收不收?店主说:好啊,就这样的货我给你150元一饼,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如果是老的更好,越老越值钱。牛娃本身就是一个生意精,回家后,赶紧给云南的朋友打电话,订了一吨货,马上发车连夜送过来。腊月二十八那天下午到的货,他先直接把一半卸给了茶叶店,到春节过完,茶叶店老板把货款送过来了,每个350克的茶饼减掉成本他净赚了6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