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就是生活,生活就有说道
说到牛娃进终南山隐修,我还担心他无处下手,但他却有他的终南捷径,而这个捷径就是去找他的远房表哥。
牛娃这个远房表哥我见过,是个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按说这些早期的大学生应该很抢手,但他有着西北人率直,却又过于耿直,在分到南方一个大城市政府机关后,开始还兢兢业业的,大概从来不知道跑动,五六年了还在干着端茶送水统计抄写一类的琐碎工作,就开始消极起来,而且居然从那个很多领导也很欣赏的俏丽的打字员从分管副局长的办公室出来时凌乱的衣装上判断说人家是公共汽车,工作上对看不惯的事情也很直言不讳,导致同事们见着他都绕着走,在一次拒绝按调整后的数据上报相关经济报表后,领导终于忍无可忍,把他赶出了机关,下放到最基层的乡镇去了。下放就下放吧,还收回了城里分配的房子,并把他主任科员的职级变成了干事,于是老婆终于也忍无可忍,就跟人跑了,于是他想不开,一怒之下直接辞职回到终南山做了道士。
他父亲很生气,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学生容易吗?况且那时候无异于跳过龙门的鲤鱼,本可以很争气的荣宗耀祖,现在可倒好成了街坊邻居的笑话,但是骂也骂了人家还是铁了心,穿上了道袍,没办法就吼一声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一关门赶他走了。
亲近的亲戚不走了,远房的亲戚倒走的挺勤,牛娃他爷爷那时经常去山里看他,他也偶然下山来就到牛娃家里坐坐。所以牛娃跟这个表哥还算是挺好。
这次进山,牛娃就直接先去了这个表哥那里作为落脚点,住进一间20平方米大小作客房的静室里,正式开始了隐修生活。他告诉表哥:你们做什么,我也做什么,把我当成你新入门的师弟就是了。
表哥接着花了两个小时,给他介绍了一般道观每天的作息和生活内容,牛娃觉得新奇而有意思,就都记了下来,下面大家看到的,大多是来自牛蛙的笔记。
道门中,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皆可悟道,无论是集体的宗教活动,还是日常作息,抑或是动功静功修炼、业余休闲等,无不依经而行,遵道而为,处处体现着道教重生贵生、度己度人的教义思想。
《功课经》是道士每日必诵的经典,早晨五至七点诵读《早课》,晚上五至七点诵读《晚课》。道教中人认为,卯时正是东方日出,紫气东来,阳气上升之时,此时吸取清气,新陈代谢,有益健康,为众生祈福纳祥,延年益寿;酉时正是日落西方,浊气下降,阴气上升之时,此时呼出浊气,有益养生,为众生消灾解厄,救度超升。故道士天天持诵,度己度人
按表哥的说法,道士每天早晚课熟读道教经典尤其是《功课经》,有助于理解经义,体道悟道,有益于道众加强自身修养,纯正道风、俱足正信。《功课经》是多种道经精华的综合,从其所选内容看,既有消除厄难、济度众生的《禳灾度厄真经》、《救苦妙经》、《解冤拔罪妙经》等,又有指导信徒养性延命、参玄悟道的《清静经》、《护命经》、《玉皇心印妙经》等。既有强调修炼道心、劝人向善的《忏悔文》,又有歌颂先贤大德的《太清诰》、《关帝诰》、《吕祖诰》、《邱祖诰》等;既有启迪、教育人多行善积德、普济群生、服务社会等内容的经文,还有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的《十二愿》等。
做完早课后,道士们开始“坐圜守静”、 抱元守一。所谓“圜”指的是圜堂,是道士们集体打坐的地方,由圜主主事;也有自由修炼的,在自己丹房内独自修行打坐。这样通过“坐圜守静”、“定心”、“坐忘”、“守一”等方法修炼,让道士们能够了解洞悉天地的规律,练养自己的心性身体,得以“性命双修”。这些修炼理论和方法,均出自《道德经》、《阴符经》等道教经典,被历代道士继承发扬并不断完善。今天流传的各种气功法,如动功、静功、大周天、小周天、行、导引、踵息、胎息、辟谷、坐圜、守一、按摩、呼吸、存神、炼气等等,均出自道教养生功法。通过这种修炼方法,对信徒保健、养生、长寿等都有积极意义。
在早晚课轮值和打坐修炼之余,道士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各享其乐。喜欢武术的道士们或清晨或夜晚清静时分,或一人或三五成群,或松林下或院场上习练太极拳、太极剑,以达到健身、养性之目的。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武当内家拳”,后人将其不断演绎和发展。“武当内家拳”强调“内功内力”的修炼:阴阳相抱,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虚打实,内紧外松,绵里藏针。太极拳将道教的无为、虚静、柔弱、自然等思想融入武术之中,形成了“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后来武当“内家拳”还演绎为八卦掌、形意拳以及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万人习练太极拳,展示了传统的道家武术文化。
至于琴棋书画呢,就是道士们用以修身养性的另外业余生活了。琴,是道教古乐器之一,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载有音乐理论,认为音乐可感天地、通神灵、禳灾患,可使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