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血和泪,难为乐与喜
淡扯了两天的终南修行,转眼就是周一,大盘开盘了,股民们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股市。牛娃这次来,主要是想跟我研判大盘大势,我老婆非常反感在家里谈论股票,所以他就随我一起去了办公室。打开电脑,还没说几句话,光头又来了。介绍完握手,握手完又久仰着客气,光头对牛娃是一脸的服气:“霍叔,我真的是久仰您呀,我可不是客气哦。”
“真的久仰?”牛娃还是一脸懵逼:“久仰我什么?”
“久仰您一枚硬币躲过了股灾呀!”
牛娃看着我,我是一脸的苦笑。我们俩相对无言了很久。
因为不想给大家造成太多的负面情绪,我在前面也尽可能讲一些轻松的故事,以不影响大家从阅读中获取愉悦体验。但股市里一些痛彻心扉的经历,终归是回避不了的。特别是那次股灾,再次翻出来,或许有利于大家以后的操作吧。
确实,对于那次股灾,不管是结局如何,老股民大都不愿意面对。逃顶者是站在海岸上难以言说海啸后的惊悚,劫后余生者则是不堪回首的血流满地,谁还愿意再提起呢?
不过,光头可不管这个,非要我们讲讲当时的经历。耐不过他的软磨硬泡,我们只好掀开衣服,让他看看那留在心灵上的早已结痂的疤痕。
如果说,一个股民必须经历三次以上的牛市和熊市,才会成熟起来的话,那么15年的股灾无疑会让人一下子衰老许多。
因为这次股灾,就像百年难遇的超级海啸,让所有的技术分析、价值判断、供需研究甚至强力的政策,都失灵失控失去秩序,即使看了下面的数据,没有亲历者恐怕都拟想不出当时的末日景象。
“你先看看这一段记录吧。”
我从抽屉里翻出一张纸,递给光头说:“你边看,我边讲。”
这张纸是我事后的大盘记录整理,内容如下:
2015年6月15日股灾开启,上证指数从5170点高位突然掉头向下,趋势转弱,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血腥的一轮股灾正式降临;市场进入恐慌,个股更是恐慌不止,连续跌停;
6月15日至7月9日,是这次股灾最惨烈的第一轮下跌。上证指数从5174点跌至3373点,幅度34.8%;深证指数从18182点跌至10850点,幅度40.3%;代表成长股的核心指数中证500从11589点跌至6444点,幅度44.4%;截止7月8日收盘,跌幅超过30%和50%的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比为77%和50%,另外还有高达1400家公司选择停牌躲避;之所以把这轮调整定性为股灾,是因为,上述这一切是在短短18个交易日内完成的。在其后的不到40多天里又发生第二轮的下跌,直到8月26日低至2850点,本次股灾的主跌才告一段落。
从6月15日-8月26日,共计52个交易日,其中有21个交易日指数大幅下跌或暴跌,有17次千股跌停,甚至几次出现两千只个股跌停的,这就是我们的大A!
6月19日 1096只个股跌停;6月26日 2049只个股跌停
6月29日 1578只个股跌停;7月1日 941只个股跌停
7月2日 1525只个股跌停;7月3日 1475只个股跌停
7月6日 964只个股跌停;7月7日 1765只个股跌停
7月8日 915只个股跌停;7月15日 1287只个股跌停
7月27日 1861只个股跌停;8月18日 1647只个股跌停
8月24日 2179只个股跌停;8月25日 2018只个股跌停
9月1日 1159只个股跌停;9月14日 1446只个股跌停
这张纸内容不多,也就是半张A4,但是却让我身边不少熟悉的股友一批批的倒下了,爆仓的,平仓的,清仓的比比皆是。
股灾主要过程给大家回顾如下:
(1)开始暴跌第一周(2015.6.15-2015.6.19),这一周的第一天上午沪指跳水逼近5000点大关,创业板接连失守3900、3800、3700三个整数关口。盘面上银行石油保险行业权重股领跌两市;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以及网络安全等题材股出现了集体熄火导致了创业板指数大跌。这一跌还被认为是正常调整。周二、周四、周五三天继续大跌。一周内沪指跌幅13.32%;深指下跌13.11%、创业板跌幅14.99%。这一周内监管层没有任何表态,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正常调整范围之内。
(2)暴跌第二周(6.22-6.26)。周一因为端午假期休市,周二周三有所反弹后,周四指数出现了大跌,百股跌停走势重现;周五更是出现令人失望的黑色星期五走势,两市超过2000个股票跌停,上证跌幅达到了7.4%、深证和创业板达到了8.91%。面对股市危机,央行在27日实施定向降准,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