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下午又有几匹快马到了北阙门。汝南郡王依葫芦画瓢再取了信物派人送进宫,信使和之前那个一起去崇文馆疗养。
上面暗语写的是——安好勿忧,知汝近况,吾归矣。
这次是真的!顾辞喜极而泣。
***********************
宫外也因这两封信沸腾了,没人关注北关歼灭胡勒羌部主力,也没人担心阳关失守曾一度城破,全靠顾尧率兵解围,和玉门关的草原大火才夺回。太久没见过战火的上京百官被流言煽动,眼光发热地聚焦在‘太子或太子妃是否准备篡位’这件事上。反倒是百姓和有识之士们忧心国事。不同的是,百姓看见禁卫军守城门如此给力,即便西线失利也不会重蹈昌京覆辙,心中欣慰。心怀抱负的学子们聚集在丹青阁,谢家人和顾翂这个状元对太子妃信心十足,成功安抚了躁动热血的小青年们。而且很多谢家拥趸自发联名上书,声援太子妃。宫里的顾辞并不是特别清楚宫外亲人为她做的努力,她给太后写了信递进去,没等到晚饭的点就轻快地跑去乾清宫跟树洞皇帝唠嗑。
太子妃收到信后的开心喜悦人人都能看得出来,太子果然要回来了!
宫里许多人大大松了口气。
不过天擦黑时,钱统领带来个不好的消息,中山王等亲王带头在东华门外要求面见皇帝,御林军拦不住这些皇亲贵胄。顾辞叹口气,让明庭出面,把有诰命爵位的人都请到弘文馆,先和两位皇子呆一起,她从乾清宫离开,得更衣才能见他们。至于其他聚集在东华门外,跟风凑热闹的后妃家人,或无封号的宗室,她没打算理会,给他们提壶茶过去,凳子都不用给,爱蹲多久蹲多久。
钱统领离开后,顾辞看着小内侍们从外屋开始,渐次点起寝殿的灯,歪头思考了一会,让甘棠把小灯笼拿过来。她趁着甘棠的掩护,轻轻掀开皇帝的眼皮,用灯光凑近照过去,瞳孔一下子缩小,人仍然毫无反应。她提着灯,一边揉按皇帝的眉骨前额,一边轻轻说,“我可能不能天天来了。你要保重啊,阿钺和甘薇会照顾你。”
然后她提着灯笼慢慢往外走,交代小内侍每日要给皇帝按摩四肢和背部,出门后,招来甘薇和阿钺两人,“以后你们俩尽量呆在西偏殿,有异动再进去,平时不要踏进寝殿一步。另外,要去请师父,必须甘薇你本人亲自去,不然师父不会理会。记住了么?”
两人应诺之后,顾辞才脚步沉重地往外走去。没进东宫书房前,已经有人给她汇报来的都是哪些人,她让人把院使、几位大臣和这些不速之客都请过来。
中山王和广恩王自然必不可少,广思王坐着轮椅来了,没来的只有奚川王。宗室里有名号的只有淳仪和衡山、淮南两位郡王,公主有东阳、高阳、丹阳,驸马们陪着,淳仪另外两个儿子也在。勋贵也有几个,修宁侯世子、文昌伯、舞陵伯安四爷。
顾辞一边寒暄请他们落座,一边在心里算数:五个皇子,加上奚川王和两个七岁的萝卜头,算七个好了,十一个陪客,哦,漏了一个,十二个。有点不够分,还差一个,找谁替补呢?
没等他们仗着辈分发难,顾辞先把后面躲躲闪闪的院使揪出来挂墙头,让他背了一遍脉案和强调‘一个月以上的静养方可完全苏醒’,然后是郑首辅等人做背书,最后她不给这些人发言机会,直接会心一击,“众位殿下与宗亲长辈们定是忧心皇上龙体安康,本宫不会阻碍各位忠君尽孝,所以准备请各位进宫伺疾,哪位不能前来?”
谁敢说自己不想管皇帝死活,只想监国分权?
哪怕知道太子妃是挖坑,口头上也不能反对。再说,大家都想看她下文如何,没人出声。八皇子倒是第一个想到——他们一旦开始伺疾,不但人在太子妃的监视下,而且皇帝一旦有个好歹……
可是这话要怎么说才能回绝?!
顾辞笑眯眯地转头示意乔禝准备拟旨,当然,如果内阁要阻拦这道旨意,她一点儿也不介意把自己的手谕贴京兆府的告示墙上去。
“人比较多,分七组吧,每组配一个御医。柯驸马、文昌伯与中山王兄,柯大爷、修宁侯世子与广恩王兄,安四爷、彭驸马与广思王兄,衡山王伯、殷驸马与奚川王兄,乔阁老、柯二爷与八皇子,柯三爷、郑首辅与九皇子,十皇子和十一皇子虽然年纪小,也不能不让他们尽孝,就劳烦柴次辅作陪吧。”
“太子妃使唤本王没关系,王伯勋贵们也这样分派,未免太随意了!”中山王必定第一个跳出来。
“俗话说,老少搭配干活不累,给皇上伺疾自然是稳重之人和年轻力壮的一起更妥当。再说也不是选女婿,中山王兄别太挑剔。”
顾辞感觉自己开嘴炮技能已经有了一点加成,噎完中山王这个出头鸟,她立刻转头安抚内阁,“紧急奏折会等几位阁老轮流过目后才下发,除了耽误一天半天功夫,与之前没有变化。”
三人能说什么?只能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