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变反派了?(3 / 5)

这一箱子印,感觉可以开个收藏专题了。

***********************

五日罢朝结束的第二天,三位阁老一齐出面,宣读圣旨,‘太后凤体染恙,皇帝心急如焚,日夜伺疾体力不支,暂不早朝,奏折照常由内阁阅批,太子监国,太子妃暂代几日’。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就知道宫里出事的人家要么紧守门户,要么蠢蠢欲动,滞留宫中的大臣家人这下也不敢天天蹲守西华门了。

同时,太子在定武城补给完毕,不日即将入京的消息也传遍京城。禁卫军和御林军前所未有的强硬,坚决贯彻城门和宫门不许进出的原则。

一时间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皇帝已经殡天,太子妃监守自盗为夫夺位’的流言传得最烈,也有说‘皇帝太后皆恙,太子妃纯孝代理宫务国事,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太子归来自见分晓’,当然太子的上万人马也被传为‘根本没有所谓赃银,一切都是太子与镇北军合谋逼宫,太子妃为内应’的铁证。

得不到女儿的新消息,毓仪在家里急得直哭,可宫里已经进不去了。顾翂安慰她,宫里如果真有大事,妹妹的护卫不可能连个信也传不出来。

“就怕她自己还搞不清楚状况,上了别人的套!这丫头一向死心眼……”

“不会,情况没那么糟。宫中发给三哥的旨意是‘见机行事,以灭其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这显然不是内阁或尚书们的手笔,倒跟阿鸾的语气很像。”

“难不成她现在还是个长孙若水?!”

“长孙氏也是十三成婚。”

“那李世民可只大了三岁!还不知道元哥儿这趟出去有没有弄出个庶子来呢!”

眼看歪楼成功,娘亲也不哭了,顾翂示意妻子把几个小萝卜头带进来娱亲,出门联络明秀和明方。

***********************

东宫书房里史无前例地多了厚厚一沓折子,把顾辞惊了一跳。

“都是弹劾我的?”

怎么忽然有种成名了的赶脚……

昨日商量如何继续罢朝时,众人都猜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很淡定,却见当事人一脸看稀奇的模样,都忍不住嘴角一抽。

“不知道太子妃打算如何应对?”郑首辅照例要问一句。

“若是诸位被弹劾,该如何?”她问这话看的是杨御史。

“若皇上垂询,须上折自辩;若皇上直接交予大理寺或刑部查证,须暂停公务,闭门待查。若当朝宣读,可双方互辩。也有被皇上置之不理的情况。”

“都察院不管查证?”

“只有纠弹权、监试权和三司会审时的裁夺权。”

原来不是检察院的功能……

那就不理会了。顾辞继续淡定地听他们议事,让大家觉得她很有大将之风。其实这些人不知道,封宫及时,很多乱窜的宫女内侍都被送到内卫司的小牢房里。顾辞下令谁也不许审,塞着嘴,手脚绑好,棉被裹着,每个司狱内侍看五间囚室,死一个唯你是问。

外面的谣言她已经预料到了,只不知他们到底图个嘛。

***********************

很快有人掀开这层薄薄的面纱,九皇子吵着要见皇上,呼应他的是他娘杜才人,也在永和门闹开了。

顾辞砍后妃没压力,但皇子不行,所以亲自去见九皇子。

“九殿下可否稍安勿躁?现在皇上还不便让人探视。如果可以了,我会第一时间安排。”

九皇子有些恍惚,“父皇真的没事?”

顾辞安静地点点头,然后看往另一个方向,“八殿下是否也有话要问?”

八皇子从树丛的阴影里走出来,笑着对她说,“我只是怕九弟鲁莽,赶来看看。不知太后现在如何?”

“祖母也卧床休养,两位等我安排吧,不会太久。”

这话不是胡说,几日后,北阙门有五率府持腰牌的骑兵带信来报,太子距离京城只有一日路程。阮指挥使来向她报告,不过她没答应放人进城,下了一道手谕,让汝南郡王亲自上城墙用吊篮取回信和腰牌,并命那人折返太子身边。顾辞甫一看到信和腰牌时挺激动,打开后就没兴趣了,字很像,但没有两人约好的暗语。他那肯定也会有宫里和她的假消息。怎么能给老公送个信呢?

要不要让人去联系明方和明秀?或者小哥?

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有心人的监视下,如果她先破坏了宫里不许进出的规矩,那几乎就等于证明了自己包藏祸心。如果与外面不联系,会不会因为自己陷在城里,引得袁懿作出不理智的举动,反而正中他人下怀?

她不能让任何人有机会伤到他!也不能让别人利用自己!

顾辞在冥思苦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