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东北会战(一)(4 / 4)

保卫战,许多关于烈蛮部、旭烈、蒙军装备特点的杂乱信息通过明秀汇总到枢密院,甚至有人特意跑去格理大学,给田老头提供一大堆新式武器的设计图。西域的幸存者带着畏惧和仇恨,卑微地希望救世主大虞能成为第一个折断蒙兀人铁骑的军队。大部分民众盲目自信于‘大虞上国’的荣耀,对镇北军信心满满,八部羯夷都收拾了,何况区区不到二十万手持木弓的蒙兀人?

不看好己方的人也不少,其中一位投稿至报社,详细比对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认为虞军一开始会败——游牧民族战斗人员的数量在二十万以上,通常足以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威胁。镇北军攻不如守,即便打得再灵活,在集团作战上,面对蒙兀人也讨不了好。虽有重炮火枪,但一个是守城利器不便于移动打击,一个不如弓箭娴熟方便,子弹打光了就是块废铁,暂时还得靠常规武器。并且,上京所在的华北平原,在两千年多年的历史上,因为要面对南下的羯夷,所以不论是太行山还是燕山,重重关隘和据点,防御级别非常高,这也是当年西边三关难保,而太宗却能守住的原因之一。可现在在燕北长城以外应敌,时间和人力都不足以修建坚固宏伟的城池和工事,并且,燕北长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在中原控制之内,只有外族聚居之处将之作为城郭,尚算完好,其余部分年久失修,防御能力不见得足够。蒙兀人还好说,汉人抵御游牧民族的经验很充足,但渤海人如果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即便长城完好坚固,他们集中兵力突破长城上的一点,整条防线都会落空。一旦进入无险可守的骊河平原,即使有安东军在海上支援,也只能在齐安这个第二道防线上遏制敌人的攻势。反之,只要齐安不失,以大虞的国力和兵力,迟早能反攻到扶余,乃至占下整个东北平原。

沸沸扬扬的物议没有影响大虞决策层,战前准备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了这次迟早会到来的战役,工造局和镇北军已经做了许多准备,更多更轻的火枪、火炮,各种远程投掷武器,威力更大更猛的强弩,从物资、军备、后勤的调配,枢密院已竭尽所能,连顾尧都表示,如果这样还不能完败蒙军,控制鲜卑荒野就是个笑话。

这次危机面前,朝野上下倒是没有分什么主战派、主和派,想也知道,神宗的岳父、枢密院总指挥使、把羯夷收拾得几近灭族、将匈奴打得屁滚尿流的护国公顾尧,怎么可能会让人去和谈!?

都没交过手呢,打了再说!

***********************

败回白城的蛮哥身边只剩不到二百人,神情惶恐如丧家之犬。接下来的探子回报虞军已经在台地上枕戈以待,又是烟又是炮,实在无法靠近。旭烈心中一时纠结要不要留守一样有城墙的白城,一时又觉得进了草原说不定马快能躲过那种可怕的武器。最后决定带着大部队前进到熟悉的草原,留下蛮哥驻守白城作为退路。

苦逼的蛮哥想抗议,被众同僚讥笑一顿,委屈地缩回营房挠墙去了,打算在外围搞十道高高的冻土墙,坚决不出城门一步!

旭烈带着进十五万人进入哲理木的消息很快传到康平。要重创骑兵,丘陵和河流才是最好的地方,哲理木这种草原是骑兵的主场,说不得要让给旭烈,把昭乌达作为战场比较好。何况现在春寒料峭,怎么也不适合他们这些要种田的人开战。顾翀把翟竣和海林察撒了出去,告诉他俩可以向容临学习,只要保证己方安全,不让蒙兀人打扰自家耕种或布防,想怎么骚扰就怎么来。

容临在西边打得风生水起,萨迦军数次想下高原,和蒙兀或月即别搭上线,都被他成功地半路狙击,或某些重要据点时不时被剿一把,就是没办法找到他和手下三千人的行踪,获称‘康藏之狐’。虽然他现在和钟鼐、翟竣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托驿所的福,几人保持书信往来。他自嘲‘肤黑如炭,颊满红斑,几与野人为伍,视母豕为貂蝉,只余齿白如故’,可已是正二品总兵,自己和钟鼐还只是从三品……

这会顾将军竟然说向他学习!妈蛋的,旭烈你等着!老子要拿你祭旗!

翟竣一改中规中矩的风格,打起了流氓游击战。专门趁着饭点、天刚黑、凌晨等精神松懈、防备有失的时机进攻,一得手就退,不为伤人只为烧物,让旭烈无可奈何又烦躁不已。追又怕自己射距吃亏,被神器所伤,何况这么少人来骚扰,肯定是诱军之计。不追吧,这厮太气人,每次都拿枪声吓唬人,时真时假,死于他们手下的马匹比人多了去了。这种骚扰极大地牵制了他进入哲理木的进程。终于有一次,一个蒙兀将领忍不住发狠冲上去,追出几里地,踩到一颗雷,最前面几匹人马飞上天,血肉模糊肢残骨碎,惨状可怖。恼羞成怒的蒙兀人决定还以颜色,对整个哲理木进行扫荡,逼近昭乌达地区。

一旦他们踏入昭乌达,大虞也不会再放过他们了。